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辽宁媒体
辽宁媒体

九成大梨树村民成了“业余农民”

发布时间:2012-06-06  |  浏览:
辽宁日报2012年5月18日
  5月15日,是凤城大梨树村14组村民王宏、白洁夫妻俩普通的一天。作为驻村企业鑫翼钛铁厂一名负责电机升降的操作工,白洁干得得心应手。“两班倒,上一天一宿,休一天一宿,农活家务都不耽误,到时候就开工资,年底还有福利。 ”白大姐告诉记者,丈夫王宏是碳素厂的车工,早7点半上班,晚5点半下班,早晚侍弄家里的5亩地绰绰有余。
  “要是光靠几亩地种苞米,一年也就五六千的收入,而且看天吃饭,日子肯定紧巴!要是出门打工,撇家舍业不说,花费也大,人家不都说 ‘远挣钱不如家里闲’嘛! ”现在的生活让白大姐喜形于色,“除了几亩地的收入,现在每月俺俩加一起有5000块钱的工资,日子可不比你们城里人差! ”
  如今,在大梨树村,很多像白洁夫妇这样的农民,早晚侍弄几亩地,白天到驻村企业上班,种田打工两不误,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专职农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业余农民”。
  这样的改变得益于大梨树村新农村建设的丰硕成果。该村通过发展经济、拓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坚持招商引资发展村工业,走出了一条以集体经济带动民营经济共同发展,农、工、商、旅为一体的小康之路,为农民从事二、三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大梨树村将农民承包的果园返租由集体经营管理,不仅免去了农民一家一户受灾风险和销路不畅的后顾之忧,还通过生态旅游采摘,解决了摘、选、包装、运输等费用。这些“绿色工厂”使土地生产要素得以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许多农民就是走进了这样的“绿色工厂”,在田间劳作还能挣工资,加上土地租金、集体补贴和分红,村民得到多项收入。
  大梨树村原党委书记、大梨树实业总公司董事长毛丰美告诉记者,全村4800口人,除老幼病残无劳动能力外,90%的村民都成为了“业余农民”,生活日益富足幸福。不仅纷纷买电脑、接宽带、装太阳能,还有45%的村民住上了二层楼,70多户人家有了私家车,60多户村民成了百万元户,去年人均收入达到了1.6万元。 □本报记者/王卢莎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