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辽宁媒体
辽宁媒体

鸭绿江口湿地成50万只涉禽的“加油站”

发布时间:2012-06-06  |  浏览:
辽宁日报2012年5月30日
  眼下正是鸭绿江口湿地观鸟的最佳时期,成群的迁徙候鸟在鸭绿江口湿地上空飞翔。在二道沟、大洋河口等地,每天都会聚集一批批观鸟爱好者。据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贾娜介绍说,目前,丹东鸭绿江口湿地自然保护区迎来来自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候鸟迁徙中途停留觅食,为体能“加油”的高峰时期。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从保护区内15个观测点,经过七八天的调查发现,共15万多只鸟类云集至此。
  贾娜和她的同事最近在湿地保护区观测到一只小青脚鹬。这只不是很起眼的鸟是世界非常濒危鸟类之一,目前全世界大概只存在几千只,甚至几百只。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自1999年开始观测迁徙侯鸟到现在,几乎每年都能发现小青脚鹬的身影。
  同样被列为濒危鸟类的 “短途候鸟”黑嘴鸥、斑背大尾莺,每年都会准时到保护区的孤山苇塘繁殖。经过多年的保护,数量大幅回升,最近几年在湿地保护区这两种鸟很常见。今年观测到的黑嘴鸥、斑背大尾莺分别能达到二三百只。
  为了更好地观测这些鸟类,今年春季,鸭绿江口湿地保护区管理局与上海复旦大学开展涉禽调查,同时开展了底栖生物调查、涉禽环志及彩色旗标佩戴、涉禽彩色旗标跟踪监测等科研工作。
  近年来,关于候鸟迁徙监测与研究工作国内外专家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贾娜介绍说,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2007年国外鸟类专家对斑尾塍鹬的一次卫星跟踪实验。为准确了解和掌握斑尾塍鹬的东半球迁飞状况,2007年3月,USGS与新西兰为12只斑尾塍鹬做了环志,并分别在其身体内安装了卫星跟踪系统。从卫星跟踪系统反馈回的信息了解到,这些被环志的斑尾塍鹬自3月17日从新西兰出发开始北迁旅行。其中有4只被环志的斑尾塍鹬经过大约8天10137千米的不间断飞行,飞抵鸭绿江口湿地保护区,在此停歇觅食。由此可见,鸭绿江口湿地已成为北迁鸟类的重要停歇地。经过短暂停歇,5月,北迁鸟类继续飞行,其中环志为E7的斑尾塍鹬经过约5天的时间,飞行7240千米,到达阿拉斯加繁殖。繁殖后,从8月30日开始,经过约8天11585千米的不间断飞行,重新返回新西兰,完成其“环球”飞行。
  自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来,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克服了建区时间短、地方经济不发达、机构建设不完备等因素,开展了大量工作,其建设和管理逐步走向正轨。秋冬季巡护,他们每周保证巡护两次,遏制各类违法案件的发生和发展。他们还与丹东观鸟协会组织开展“爱鸟周”活动,宣传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新闻链接:
  位于辽宁省东部黄海之滨的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7年,于199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10万余公顷,由芦苇、滩涂、沼泽、浅海海域组成内陆湿地和水域与海洋和海岸类湿地保护区,在全球同一生物带中具有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物种稀有性。365种高低等植物生长其间,250种鸟类,76种鱼类以及两栖类、哺乳类动物在这里生存。每年春季,几十万只迁徙涉禽在此停歇、觅食、繁殖,是东北亚鸟类迁徙重要停歇地之一。 □本报记者/蔡晓华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