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辽宁媒体
辽宁媒体

丹东安康村渔民月月“开饷”

发布时间:2012-09-04  |  浏览:
辽宁日报2012年7月5日
  6月27日,在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江海街道安康村,沟北组的丛德奎老人和十大份组的迟福田老人手里拿着红艳艳的“工资”存折翻给记者看,激动地说:“我们村60岁以上的老人现在月月‘开饷’,和城里人一样,每个月都拿着工资折领‘工资’。 ”迟福田更是打开了话匣子:“我和老伴儿现在每个月能开800多块钱,零花和买点小药花不完。都说养儿防老,我们村老人过的日子比养几个儿子都强。 ”
  如今在安康村,不仅老年人如此,全村所有青壮年失业渔民,包括残疾人在内,都在村委会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适合的工作,过上了按月“开饷”的生活,从失业渔民变成了“打工族”。
  安康村是渔业村,村民收入以海上捕捞、海产品加工为主。近年来,由于滩涂和浅海整体发包,渔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生活来源,失业渔民成了村里的不稳定因素。为了让村民适应转变的生活,安康村在村民福利和村民生计上下功夫。
  村里从滩涂和浅海发包所得的村集体收入中拿出一部分用于村民养老,60岁以上老人每人一本“工资折”,按照60至69岁、70至79岁、80岁以上三个年龄段分别给每人每月发放300至500元的“工资”。村集体收入的其余部分则用于村民福利,子女升学、自来水管网、有线电视费、新农合参保金等款项全部由村集体承担,并且账目分明,让村民一目了然。这样,90%以上的村集体收入用于村民,村民手拿“工资折”心里乐开了花。
  同时,针对村里20岁到60岁的青壮年失业渔民,村委会想方设法为他们联系企业,进厂上班。有了生活来源的失业渔民日子舒坦了,心自然安稳了。几天前,江海街道书记吕文学接到道西组村民史远臣从北京打来的长途电话,史远臣告诉吕书记,村里安排他们11个人在北京一家企业干基建的活儿,每个月工资2500元,干得挺有劲头。
  得了实惠的老百姓乐业安居,吕文学深有感触:“政府为老百姓办了实事,老百姓对政府的号召也积极响应,党委、政府的凝聚力不断增强。 ”在6月初进入休渔季的渔船管控工作中,街道辖区35个码头的237条渔船主动到街道登记入港,“没用几天工夫,街道管辖的所有渔船就全部完成了登记入港,这在以前,我们喊破嗓子也没人动! ”吕文学感慨颇深。
  □本报记者/王卢莎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