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辽宁媒体
辽宁媒体

丹东港迈向亿吨大港

发布时间:2012-09-04  |  浏览:
 


        核心提示

        七月,北黄海热浪滚滚。站在丹东港码头上放眼望去,泊位边排列有序的橙色门机巍然耸立,巨大库场气势恢宏,来往的运输车辆川流不息,煤炭、粮食、矿石、散杂货等泊位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我来丹东港工作快20年了,今年是火车集港、船舶进港最繁忙的一年。 ”丹东港集团大东港作业区副经理周洪宽告诉记者。

        今年上半年,丹东港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4386万吨,同比增长29.3%,集装箱完成47万吨标箱,同比增长39%。

        大手笔投入夯实基础

        早日建成亿吨大港,是丹东人的梦想和企盼。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丹东港加大投入建设力度,港口建设突飞猛进。数百亿的大手笔投资,使丹东港呈“一飞冲天”之势。

        眼下,21个泊位及14项陆域配套设施、物流园区及环保设施共35个建设项目齐头并进。 2号-5号泊位改造工程、南3号液体化工泊位工程、丹东港大东港区铁路扩建工程、围填海工程、港区道路及堆场工程等等,按计划进度加快推进。目前,丹东港的航道能力已经达到大型船舶的双向通行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港口深水化。泊位大了,航道深了,过去想来不能来的大型船舶如今选择在丹东港停靠了。

        今年3月末,大东港作业区安全完成接卸12车3种不同类型的风塔设备。这是丹东港首次接卸大型风塔设备。

        风塔设备出口美国和印度,属于大型易损设备,设备最大直径4.3米,最长达24米,重量达50吨以上,最重可达72吨。接卸过程中,需两台龙门吊同时移动,作业难度大、标准高,装船前不能有任何破损甚至划痕。对此,大东港作业区召开专题接卸会,观看风塔接卸纪录片和借鉴其他港口模拟作业过程,组织精干人员从生产组织、货场堆放、车辆运输等方面研究模拟作业过程,精心推敲,反复演练,熟悉掌握各环节作业要领,同时,采购专门板带和塑料包装膜对设备进行“呵护”。整个装船过程无任何破损和划痕,货主伸出了大姆指说 “丹东港服务真好! ”

        为适应国际海运集装箱化的发展趋势,建设低碳环保型现代化港口,丹东港集团先后购置了集装箱装卸桥、正面吊、散粮装箱设备等大型专用机械,使货物落地一次就完成装箱,不仅给客户省去了装卸损耗,同时大大提高了装箱能力。集装箱业务超常规发展,与港口装备越来越精良密不可分,如今丹东港已具备接卸百万以上标箱的能力。

        丹东港粮食泊位。

        北上南下畅通物流大通道

        5月8日,伴着三声悠长的汽笛声,5万吨级“安平1号”船缓缓离开丹东港粮食专用泊位,驶向广州蛇口港,这标志着丹东港散粮班轮正式开通。丹东港集团副总裁孙迎军向记者介绍说:“粮食是丹东港运输的4大货种之一,今明两年时间,丹东港将开通到南方所有港口的航线,届时港口粮食周转能力将突破1000万吨。 ”

        4个5万吨级粮食专用码头;仓容80万吨的现代化散粮筒仓;500辆散粮车正式投入运营;开通散粮班轮航线,培植辐射福建、广州、广西等潜在航线;牢牢锁定中粮、华粮、北大荒等“中”字头企业。近年来,丹东港在粮食物流方面的建设,赢得了国家粮食部门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

        6月7日,由丹东港组织召开的2012年度粮食物流恳谈会上,中粮集团、华粮集团、北大荒、温氏集团等国家级粮食物流商齐聚丹东,他们见证了丹东港的发展速度、粮食装卸水平及未来前景后,纷纷表示将加大在丹东港中转粮食份额。中粮集团玉米部副部长张辉说:“丹东港的软硬件建设水平之高,是北方港口不多见的,下一步,我们将与丹东港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 ”温氏集团东北公司副董事长任刚荣表示:“我们看好丹东港未来的发展前景,今后我们的粮食贸易将更多地依靠丹东港,由一年的20万吨提高至50至60万吨。 ”

        近两年,随着丹东港建设的加快,粮食物流在丹东港航运中占据了较大比重,特别是随着东北东部铁路开通的临近,丹东港作为东北地区最短运距的出海港,丹东港更加成为粮食客户贸易经营中的首选港口,很多大中型粮食企业相继在丹东港设立分公司和办事处。中粮集团、华粮集团、北大荒等国家级粮食物流商,每年在丹东港中转粮食的份额大幅递增。

        今年1月,500辆L70型散粮运输车投入运营,填补了丹东港粮食运输的空白,使丹东港拥有了拼抢远程粮源的空白。 4月11日,丹东港牡丹江陆港物流公司正式投入运营,为贯穿东北东部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物流体系增添了新的力量。 4月19日,“丹东港—哈尔滨”集装箱海铁联运正式开通了。目前,“丹东港—长春”、“佳木斯—丹东港”、“齐齐哈尔—丹东港”等多条联运线路均已开通。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年东北东部铁路和丹东至通化高速公路相继开通后,丹东港出海大通道的地位将更加凸显,东北亚经济区东北东部物流一体化,国际物流大容量、快节奏、高质量运输体系会日臻完善。

        5月22日,从山东半岛方向驶来的“安盛集2”号集装箱船在丹东港靠岸。丹东—青岛—厦门—汕头—海口的集装箱航线首航顺利完成,至此,丹东至国内各主要港口集装箱航线实现天天班。

        作为今年丹东港集装箱航线开发工作的重点之一,这条航线的开通加密了丹东港与山东半岛之间的集装箱班轮航线。 “如今丹东腹地的公路、铁路建设很快,多式联运网络布局合理,集运条件较好,再加上丹东港在软、硬件设施上的巨大投入,让我们对丹东港、对这条集装箱班轮航线的运营充满了信心。 ”安通物流总经理王经文说。

        6月13日,丹东港长江沿线集装箱业务推介会在有江尾海头之称的江苏省江阴市昊柏国际大酒店隆重举行,这标志着丹东港开始大规模地在南方地区开展集装箱业务,全力构筑南北物流大通道。

        据悉,今明两年,丹东港还将开通多条辐射福建、广州、广西的班轮航线。与此同时,今年十一,粮食仓容将达到80万吨以上,年周转能力突破1000万吨。届时,丹东港将成为粮食周转、加工、仓储、贸易、期货为一体的综合性粮食物流基地。

        船舶重工破浪远航

        北黄海,一片充满希冀的海域,一片创造奇迹的海域。这里,丹东船舶重工基地以令同行惊叹的速度书写着神奇,从蓝图初绘到全面建设,从风生水起到千帆竞发,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实现了丹东造船业“零”的突破,拉开了一幅现代化大型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总装制造基地的宏伟蓝图。

        作为中国沿海地区鲜有的几乎不受台风影响的海域,丹东发展造船基地的优势是国内许多沿海城市无法比拟的,除了气候条件外,丰厚的深水岸线、工业用地,便利的交通能源、宽松的政策环境等都为发展造船业打下了坚实基础。综观全国各大港口,几乎每座大港都配套建设一个修造船企业,随着丹东港吞吐量屡创新高,丹东发展造船业已经时不我待。丹东市委、市政府确定以港兴市,大力发展临港经济的宏伟战略,点燃了丹东人期待已久的蓝色梦想,掀开了修大船、造巨轮的历史新篇章。

        2008年初,丹东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在一片滩涂上开工建设,采取边建设边生产的方式,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主体厂房、配套设施及5万吨船台的建设,同时形成生产能力,填补了丹东造船史上的空白。这是丹东临港产业中投资最大、投产最快、见效最好的项目。

        去年11月12日成功下水的总排水量1.5万吨、总长近100米、总装机功率超过1万千瓦的工程船,是丹东制造的首艘全液压绞吸式挖泥船,其总装机功率和疏浚能力在东北地区最大。去年10月11日开始建造,今年5月18日交付使用的“安东1号”大马力拖轮,总长37.2米,型宽11米,蓄航力为1000海里,最大航速为每小时13.2海里。其主机、柁桨等主要设备均采取国际顶级技术,是东北地区马力最大、配置最高、功能最全的集港作、拖带、对外消防于一身的多功能拖轮。它可拖动20万吨级轮船,经过中国船级社严格检验和认证,“安东1号”顺利取得中国船级社颁发的入级证明,实现了丹东船舶制造业向中国船级社入级的重大跨越。这批拖轮将成为丹东港的主力,丹东港的拖轮队伍及海上拖带作业达到国内港口领先水平。

        目前丹东船舶重工的5万吨级船坞正在加紧建设,预计明年可交付使用。届时,丹东不仅能造大船,还能修巨轮。特别是丹东港的吞吐量突破亿吨大关后,每年进出港的船舶至少在1万条以上。按国际惯例10%航修、坞修率计算,每年将有 1000艘以上船舶需要维修,再加上周边地区潜在的市场,修船业前景广阔。

        千帆竞渡北黄海。放眼辽阔的大海,扬起前进的风帆,北黄海的底气更加豪迈,一个现代化大型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总装制造基地已经启航。

        记者 黄宝锋 蔡晓华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