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辽宁媒体
辽宁媒体

丹东力推后进村晋位升级

发布时间:2012-10-29  |  浏览:
辽宁日报2012年9月14日
  核心提示
  几年前,丹东市振安区五龙背镇新康村经济发展相当落后,最困难时水电费都支付不起,如今新康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新建了村民活动中心,配备健身器材,还成立了农民图书室。他们对各组道路进行整修,组组通上了柏油路,解决百姓出门难。修建饮用水井5眼,解决村民吃水难和饮用水安全问题。通过党建抓手,特别是开展村干部任期承诺目标管理制以来,新康村各项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2011年末,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4万元,村集体收入60万元。
  新康村的转变是丹东后进村党组织整顿建设的一个缩影。丹东市认真把脉制约后进村发展的症结,采取抓班子带队伍强基固本、增资金化债务支农惠农、聚民心促和谐完善管理等措施,推动后进村建设整体转化升级、晋位提速,使后进村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赶超跨越的态势。
  强基固本让后进村组织建设“活”起来
  丹东把加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增强“两委”工作合力、打造新农村建设带头人,作为后进村整改的首要任务。为此,他们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后进村党组织整顿建设的意见》。通过做好第一书记选派工作,增加班子“厚度”。他们从县(市)区选派熟悉农村工作、作风正派、能力较强的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到51个后进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对村党组织书记没有合适人选、软弱涣散的进行组织调整,直接兼任村党组织书记,配齐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明确第一书记职责,增加管理“力度”。对第一书记实行目标管理,全面负责抓班子、带队伍、出思路、保稳定等工作。规范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任期承诺目标管理,进一步明确后进村整改目标任务,强化对村干部的管理监督。加强与村 “两委”班子成员沟通,增加工作“黏度”。建立村 “两委”工作协调机制,规定第一书记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开展经常性谈心谈话,增进彼此了解,形成团结共事的共识,提高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为调动农民党员创先争优,参与新农村建设,改变后进村面貌的积极性主动性,丹东开展了“农民党员设岗定责星级管理”活动。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设置农民党员履职尽责工作岗位。在经济发展、村务监督、公益事业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设置30多个具体岗位,为农民党员搭建创先争优的舞台。创建星级党员家庭,激发农民党员创先争优意识。对每名参加活动的农民党员进行十星级评定,星级评定结果在村级“三公开”栏和群众相对集中的场所张榜公布,在党员家庭醒目的地方悬挂 “共产党员星级标牌”,并给予表彰奖励,增强党员荣誉感。坚持正面引导,强化结果运用,不断增强党员队伍活力。对星级较高的党员,在学习培训、项目扶持、评先评优、推选“两代表一委员”、选拔村级后备干部等方面优先考虑,对星级较低和被取消评星资格的党员,制定整改措施,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督促和帮助其改进提高。
  广泛开展服务群众、联系群众活动,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后进村整顿建设的重要内容,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后进村整顿的重要标准。把为民服务延伸到村,深化为民服务工作机制。按照县、乡、村三个层次,建立为民服务体系,每个村设置为民服务代办点,村干部作为为民服务代办员,每年给各村提供2000元代办费,列入县(市)财政开支,保证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县”。实行包村联户制度,完善联系群众工作机制。规定每名乡镇领导干部包1个村,每名乡镇机关干部联系若干户农民群众;每月乡镇领导、机关干部下村入户走访不少于2次,把下基层进村入户与为民服务工作结合起来,深入了解农民生活、主动化解矛盾纠纷、实地解决村里发展难题。
  完善管理让后进村民主决策“说”出来
  为让群众的事情自己决定,自我管理,公正公开透明地处理村里事务,后进村整顿期间,丹东市将村级重大事项和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情均纳入 “四议一审两公开”当中,积极推进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建设,有效地解决了后进村党务村务政务管理混乱问题。
  重大事项,干部动议 “说”出来。涉及村里重大事项,村干部要及时动议。对于村民提出的意见建议,村干部必须认真听取,认真采纳,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形成议题提交村“两委”。对无故不采纳群众意见的事情,村民有权向乡镇党委反映,保证村民的利益有人管。
  履行程序,党员意见 “说”出来。村“两委”决定的提议经乡镇党委政府批准后,必须经过党员大会讨论,通过充分酝酿,凡是被党员否决的议案,不再提交村民代表会议,充分体现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
  公示公告,村民反映 “说”出来。全市后进村制定了统一的党建工作制度板、村务公开板、《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记录本》,各乡镇成立了“四议一审两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规范的“四议一审两公开”档案,村成立了村民监督小组,同时将决策过程和结果及时向村民公布,保证村里的事情和村民的事情自己决定、自己做主,村民们形象地比喻 “四议一审两公开”就像是给村里设了个 “小纪委”。截至目前,丹东全市后进村由村干部提议的重大事项93件,其中涉及集体资产处置10件、筹资筹劳方案29件、兴办公益事业78件、大额集体资金使用12件、土地征用12件,召开党小组复议由村民组决策事项22件,被党员大会复议否决的事项2件,被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否决的事项1件。
金黄的稻田。
丹东力推后进村晋位升级
2012-09-14 03:01 辽宁日报
  支农惠农让后进村经济发展“跑”起来
  今年2月,结合全市开展万名党政机关干部 “走基层听民声促发展”百日大调研活动,丹东将市委常委、县(市)区委常委联系后进村,扩大为市级党员领导干部和县(市)区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后进村,着力解决后进村发展方向不清、发展思路不明、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制定一个规划,理清发展思路。针对后进村实际情况,每名领导干部深入后进村,一对一研究制定发展规划,选准致富路子,解决产业结构单一、产业优势不明显的问题。确定一个主导产业,增强发展后劲。按照“一村一业”的帮扶要求,因点制宜地帮助后进村确定一个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设施农业,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经济规模。明确一个目标,鼓足发展干劲。把摘掉“后进”帽子,实现后进村转化提升、晋位升级作为整改工作的目标,鼓励和支持党员群众艰苦创业,树立信心,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克服“不可救药”、“回天无术”的自卑心理,扭转被动落后局面,打好打赢“翻身仗”。截至目前,全市县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进村指导工作352次,实现“一村一业”的村达到41个,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的村达到5个。
  丹东市各级帮扶部门积极发挥部门优势作用,整合城乡资源力量向后进村倾斜,助推后进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争取资金支持,壮大集体经济。从人才、资金、项目、政策、技术、信息、管理等方面给与支持,或通过招商引资、开发资源等多种形式引导和扶持后进村发展经济实体,增加集体资产4704万元,化解村级债务625万元,实现零债务村16个。落实惠民政策,改变村容村貌。积极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桥梁损毁、道路坍塌、村部破旧、水利设施老化等基础设施薄弱问题。通过帮扶部门的努力,全市累计投入4615.4万元,修建道路222.16公里,修建桥梁22.091公里,建设水利工程118个,新改建村部24个。解决农民疾苦,维护农民利益。围绕后进村老百姓就医、子女上学、住房等民生问题,千方百计为贫困群众解决生活困难。对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群众上访事件集中、不稳定因素凸显的后进村,有针对性地开展矛盾调解。截至目前,各级帮扶部门累计帮扶433.7万元,共帮助后进村解决民生问题109件,成功化解纠纷矛盾115件。
  丹东各县(市)区也把后进村党组织整顿建设作为党建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整改工作不留死角,取得实效。各地区把完成后进村整顿建设工作情况作为考核乡镇党委、政府的重要依据,凡是后进村没有实现转化升级的实行一票否决,不能评先评优。乡镇党委对后进村“两委”成员全面实行 “三制一化”和千分制考核制度。在年末考核中,采取“听、查、看、访、评”的方式,严格按照整改方案和台账,逐项核实完成情况。实行工资与工作实绩相挂钩,加大考核结果运用。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严格兑现奖惩,充分调动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本报记者/黄宝锋/蔡晓华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