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辽宁媒体
辽宁媒体

这爱,跨越千山万水

发布时间:2012-11-28  |  浏览:
辽宁日报2012年8月9日
  8月1日,东北边境,辽宁丹东。
  病床上,刚刚结束又一轮化疗的李兆奎不停地问这问那,话题始终离不开新疆农九师医院:科室里的术前讨论、教学查房还照样进行吗?患者多不多?一些疑难手术咱科大夫能独立进行了吧……
  他对那里有太多的牵挂!
  这份牵挂承载着太多的爱!这份爱,跨越千山万水!
  洒爱
  在新疆,不少患者是通过熟人找到李兆奎的。接触了李兆奎才发现,找熟人纯属多余,他对待每个患者都温和热情。 “人特好,一说话就带着笑。 ”他的微笑,真诚,发自内心。
  对每位患者,一律认真仔细,不厌其烦。他笑眯眯的样子,让患者看着就心里踏实。术前,给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让他们心里亮堂、放松。
  李兆奎的记忆力超好,他能清楚地记住许多病人的名字、年龄、主要病情、救治措施。患者什么时候确诊,何时调整治疗方案,他从没有耽误过。
  李兆奎还喜欢替病人算账。为病人检查,如果B超能解决问题,他绝不让病人去做CT;如果病人带来的片子能够诊断清楚,他绝不让他们再做第二次。给病人治病,他从不让患者花冤枉钱: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哪种药便宜就用哪种;能用一种药治好,就不开两种。
  支撑这份体贴入微的,是一颗大爱之心。
  顾青春3年前被诊断为恶性子宫肌瘤,由于家里没钱,她只能“听天由命”,忍受着病痛的折磨。
  李兆奎看到这位肚子如七八个月身孕的妇女时,心里一紧,嘴上却赶紧安慰她:“你这个瘤子是良性的,没关系,我们可以做这样的手术,费用也很低。 ”顾青春心头一热,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
  李兆奎在手术台上整整站了3个半小时,手术很成功。顾青春发自肺腑地说:“我得了病,是不幸的;但遇上李主任这样好的人,又是幸运的!”
  2011年7月6日,托里县哈萨克族牧民加依娜尔夫妇赶了300公里山路,来到农九师医院,将精心准备的一面锦旗亲手交到李兆奎手上,他们竖起大拇指说:“辽宁医生,佳克斯(哈萨克语:好)。 ”他们用自己最看重的礼节,感谢李兆奎的救命之恩。
  那还是3个月前,当时加依娜尔的病已经到了不能再拖的地步,子宫里大大小小一堆肌瘤,最大的一个竟有足球大小。受当地医疗条件所限,医生建议她到乌鲁木齐的大医院做手术。
  从托里到乌鲁木齐有400多公里,路途遥远且不说,费用也难住了这个靠给别人放牧为生的家庭。由于一时无法凑够治疗所需的上万元费用,夫妇俩几乎陷入了绝境。
  “农九师医院有位辽宁来的妇科专家,治好了许多疑难重病。 ”6月的一天,夫妇俩打听到这个消息后,加依娜尔抱着一线希望找到了李兆奎。
  子宫肌瘤巨大,还牵扯到很多脏器,手术难度大,风险更大。李兆奎精心制定了手术方案,并亲自主刀实施了手术,手术很成功。出院那天,加依娜尔在结算时才发现自己只花了7800元的手术费。
  李兆奎付出了爱,也收获了爱。
  一六五团职工张东女,康复出院后,曾经专程给李兆奎送来了十几个玉米棒。 “能被人想起也是件挺快乐的事情”,李兆奎很开心。
  对于一个一心只想着患者的医生,“时常被别人念叨”让李兆奎非常满足,他觉得他被需要。被需要,对于李兆奎,也许就是人生最大的价值。
割爱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李兆奎的宿舍里,他拄过的双拐还靠在鞋柜旁,桌上放着降压药,冰箱里满满当当地塞着从辽宁带来的特产……这一切让人感觉主人随时都会回来。
  而去年一年,李兆奎却没有回过一次家。
  “怎么回来一次就那么难吗?”家人、亲戚、朋友多次打电话催促。他永远是那句话,路这么远,一回一来,好多天时间就过去了,这儿病人多,医生少,今后有机会再说。
  直到2011年7月,妻子所在学校放假,他才让妻子到农九师来住了一段时间。
  妻子临走时,郑重地对他说,“十一”长假回去一趟,给女儿把婚事办了。早就定好的婚期,你不在怎么办啊。
  李兆奎沉吟半晌对妻子说,你看这儿的老军垦,在这么艰苦的地方一干就是几十年,我在这里才工作了几个月,闺女的婚事往后推推吧。
  固执的李兆奎就这样把妻子送走了,而女儿的婚事直到现在也仍然拖着。
  今年春节前,来预约李兆奎看病的患者很多,为了把这些手术做完,他一再推迟回家的行程。直到1月20日完成最后一例预约手术,他才放心地买了回家的车票。到家时,已是除夕。
  李兆奎是这批援疆干部中年纪最大的,援疆工作队的每个人都能从细微处感受到老李大哥的关爱。
  有同志生病,他把援疆干部组织起来轮流照顾;有同志因事不能及时返回驻地,他第一时间打电话询问确认安全后才放心。援疆干部杨老师的孩子患病,他主动联系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使孩子顺利入院、成功实施了手术。
  塔城的水含碱量大,从井里打出来需要沉淀很长时间才能饮用,因为不适应,外地来的人跑肚拉稀很严重,很多人长达半年多才能逐渐恢复,为此李兆奎为大家制定了专门的食谱;援疆干部会餐,他亲自下厨炒菜,并调好饺子馅;冬天,他又组织大家腌制东北酸菜……
  付出的是自己的绵薄之力,但收获的是宝贵的人生经历和一生的无悔记忆!
  李兆奎说:“援疆一年,我觉得我实现了人生中最大的愿望。选择援疆,我无怨无悔。 ”
  病中的李兆奎说:“我的工作还没有完成,我真想回去啊! ”
  一旁,爱人张文英接着说:“如果老李的身体不允许,只要组织上需要,可以让我们当医生的女儿去完成援疆使命。 ”
  说这话时,夫妻二人眼里有泪。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