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辽宁媒体
辽宁媒体

丹东杜鹃花能挨过这个冬天吗

发布时间:2013-02-21  |  浏览:
辽宁日报2012年11月30日
  享誉全国、多次捧回国内外大赛奖杯的丹东杜鹃花,这个冬天有点冷。今年的丹东杜鹃花不仅外销难,本地市场也鲜有人问津,价格一落千丈。 11月22日,记者来到振兴区花园街道花园村看到,昔日一栋接一栋的温室花棚,相当一部分已经废弃。
  “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今年的杜鹃花价格很可能再次探底儿。 ”陪同采访的花园村村委会一位姓聂的工作人员介绍说,他自己家也有杜鹃花棚,对于这几年杜鹃花的市场变化深有体会。杜鹃花是振兴区花园街道花园村的主要产业,辉煌时全村几乎家家养杜鹃,种植大户多达二三百户。如今,全村继续从事杜鹃花产业的仅有二三十户。
  走进徐满芬1000多平方米的花棚,顿时一片春色映入眼帘:造型各异的杜鹃花一盆挨一盆,有孔雀开屏型的,有圣诞树型的,绿油油的叶子间已经有星星点点的花蕾,有的已经露出粉红色花苞。大棚一侧的架子上摆放的杜鹃花花枝招展,好像一棵棵迎客松。徐满芬告诉记者,这种造型是悬崖式。“这批杜鹃都是为年宵准备的,春节前就能开花,可到现在也没有一个人来预订,如果春节前卖不出去,就得把花骨朵全部掐掉,好让它继续扩长,等来年再卖。”徐满芬一脸无奈。
  走出徐满芬的花棚,记者来到王言宝的花棚。他家的境况与徐满芬家差不多。“去年卖了1000多棵杜鹃花,今年到目前还一棵没卖。”王言宝告诉记者,“头几年这个时候,早就有花贩登门来订货,今年花贩的人影也没看到,只能再等等看了。实在不行,我就像去年那样去北京卖。 ”王言宝种植杜鹃花已有20多年,其间经历过多次起伏。“丹东杜鹃步入低谷,要数这波的时间最长。村里有很多花农,彻底放弃杜鹃花改种菜了。 ”
  杜鹃花遇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城市规划占地需要,生产用地越来越少。杜鹃花的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利润越来越微薄,是花农纷纷改行的最重要原因。“花土、花盆、水电、人工的费用逐年涨,花农的利润在逐年缩水,甚至不及种草种树,我也不知道能坚持多久。”王言宝说,他现在就盼望政府占地,给些补偿,就彻底告别杜鹃花种植。
  采访中,记者发现大多数种植户都是坐在家里等客上门,市场开发不够,没有形成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这或许是丹东杜鹃花没有化危为机的重要因素。据悉,就在丹东杜鹃花徘徊低谷的同时,云南、吉林、贵州的杜鹃花产业却渐渐驶入快车道。其中云南运用科技手段,不断进行种苗生产和品种研发,突破传统种植模式,实现大田种植,像种庄稼一样种植杜鹃花,不仅花开得美丽,成本也降低不少。吉林和贵州利用杜鹃花资源,开办杜鹃花节,发展旅游产业。这些或许能够给丹东杜鹃花的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