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辽宁媒体
辽宁媒体

“多收了三五斗”稻农为啥乐不起来

发布时间:2013-03-15  |  浏览:

辽宁日报2013131

  粮食丰收了,农民不肯卖,加工企业不敢储,粮贸企业不愿收……1月28,面对着家里的囤粮,东港市北井子镇临海村农民田华理心里如压了一块沉重的石头。 “去年水稻获得大丰收,本指望能有个好收益,没想到市场是这个样。现在心里压的都是卖粮的事,哪里还有过年的心思。他告诉记者,去年他种了1000多亩水稻,平均亩产达450多公斤,如今还有10多万公斤没有出手。

  前期水稻收购价格每斤1.50元,现在价格在1.301.40元间,这个价格就不挣钱了。田华理说,去年秋天水大,水稻收割时,田里的积水还是很多。有的地块,无法使用收割机,他不得不雇人来干,平均一亩地比往年增加二三百元的费用。近几年,人工费一个劲儿地往上涨,贵得让我们这些种粮大户有些承受不了。田华理算了一笔账,雇人收割水稻,一亩地给300元都没人干,至少得付出四五百元。如果全部采用雇工,一亩地综合人工费至少在1000元以上。上涨的除了人工费还有农资价格。今冬前期水稻收购价格为每斤1.50元,比上年只涨了12分钱。可农资价格却是水涨船高,平均一亩地比上年多出四五十元钱。田华理无奈地说,刨去人工和农资费用,已不赚钱。

  在东港,有着和田华理同样烦恼的农民为数不少,他们也都为家里的粮食找不到买主发愁。椅圈镇尹坨村农民尹万金告诉记者,他去年种了60亩水稻,至今1斤也没能卖出去。据他介绍,他们村几乎家家种粮,现在大部分粮食都在家里压着。

  预期的粮食价格上涨和抢粮潮迟迟没有出现,冷清成为今年粮食市场的关键词。卖粮难问题实实在在地摆在广大稻农面前。

  现在的收购价格有点低,我宁可等等,压在家里看看后期市场,总不能赔钱吧。长山镇一农民告诉记者,往年秋收一过,主动来商量价格的粮食经纪人和收购商们很多,而今冬难见踪影。

  东港市一家粮食加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水稻出现这种僵局,令他们始料不及。往年这个时候,农民、粮食加工企业、贸易企业、粮库都会存有一定量的粮食。但是,今年粮价走势不明朗,造成农民和收购企业均持谨慎观望态度。

  导致今天的僵局,莫非是粮食丰收,市场饱和?据东港某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分析,水稻收购价格虽然比上年略有上涨,但涨幅较小。再加上种粮成本年年大幅上涨,对于低于1.50元的收购价格,农民根本不认可。市场价格与农民期待的心理预期价格相差过大,致使农民存在惜售心理。其次,加工企业担心价格进一步走低,采取边收购边加工的策略,把库存量压得很低。另外,外地大米的涌入也给本地大米价格带来冲击。记者感言:

  丰收不增收,对于辛苦一年的农民来说是最头疼的事。卖粮难,将直接导致粮食变现难,这样的后果很严重,尤其是对那些收入单纯依赖土地的农民,粮食不能转变成现金将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甚至关系到来年春天正常的农业生产。

采访中,记者发现大部分农民粮食销售依然停留在一家一户的单打独斗,由于农民个体力量相对薄弱,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自然有限。恐怕这事儿还得地方政府牵头,早日疏通一条粮食产供销一体、增产增收的便民通道。

 本报记者/蔡晓华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