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辽宁媒体
辽宁媒体

丹东无霾宜人居

发布时间:2013-07-26  |  浏览:
辽宁日报2013年3月15日
  3月11日,记者进入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网站,点击空气质量日报专题得知:“2013年3月11日,城市:丹东;污染指数:51-71;级别:‘良’。”仰望天空湛蓝,呼吸空气新鲜,这让丹东的百姓一直引以为豪。拥有得天独厚自然禀赋的丹东,近年来扎实推进创建环保模范城工作,大力实施“蓝天工程”,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无霾的丹东成为人居佳地。
  记者从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了解到,刚刚过去的2012年,全年Ⅱ级以上达标天数为362天,其中Ⅰ级天数即空气状况达到“优”的天数为152天,位居全省第一。近几年来,丹东市的空气环境达标天数始终稳定在340天以上,丹东空气质量等级达到Ⅰ级的“好天儿”一直在全省领跑,全地区氮氧化物与二氧化硫排放持续稳定达标。据技术人员介绍,丹东市临江靠海,空气流动性强,使得空气中的污染物很容易被稀释。而且丹东境内森林覆盖率比较高,农业和轻工业在经济发展中占的比重很大,有效降低了对空气的污染。
  这不仅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更离不开丹东人的理性发展。去年以来,丹东市更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契机,不断在污染防控、节能减排、环境监管、环境执法等方面加大力度,采取强有力措施,确保全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据悉,结合“蓝天工程”的实施,丹东市去年拆除烟囱46个,为生态文明城市的创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堵住直排进江的排污口,丹东市淘汰关闭了900余家污染企业,先后建成并运行了城镇污水处理厂5座。近年来,鸭绿江下游水质明显改善,这是人们有目共睹的。据测,鸭绿江水各项理化指标检测数值均达Ⅱ类水质标准,成为全省水质最好的河流。
  进入2013年,丹东市民依旧让我国其他地区老百姓羡慕。原因无他,在京津冀等多地陷入十面“霾”伏之时,丹东市却持续天高云淡。
  “我几乎每天都步行上下班,工作日中午,还会忙里偷闲到室外享受一下新鲜空气,这也是一种幸福。 ”在丹东生活三年有余的山东姑娘杨佳美对丹东的空气赞不绝口。如此多的好天气,对丹东市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很大,每年前来丹东市旅游的外地游客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冲着丹东宜人的气候来的。不少在丹东求学或工作的外地人,像杨佳美一样,在丹东生活几年之后,不舍得离开,选择在这里安家。 “我妈妈还在电话里开玩笑说,让我给她打包几罐空气回家! ”杨佳美笑称。
  居安思危,绿色发展之路长长远远。新的一年,丹东市亦以此为发展方向,将“天蓝、地绿、水净”作为新标志,写进20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创建国家级生态市的新目标。丹东市紧紧抓住这个要点,并以此为突破口,规划今后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以蓝天、碧水、青山工程为依托,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在2013年的任务安排中,围绕于此做出具体部署:做精项目储备,侧重结构调整、环境保护;加快推进“青山工程”,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做强产业集群,重点抓好东港再生资源等县域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实施生态立县,着力打造宽甸 “辽宁生态旅游第一县”等等,指明了丹东“绿色”发展的方向。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