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辽宁媒体
辽宁媒体

抱着“金孔雀”提前奔小康

发布时间:2014-03-07  |  浏览:
辽宁日报2013年12月17日
  今冬的第一场雪把丹东市振安区五龙金矿街道办事处板石村的山林装点得“眉清目秀”。12月13日,在自家孔雀养殖场忙了一个早上的相振海蹲下来点上一根烟,忙里偷闲歇口气。看着正抓紧修建的新养殖场,相振海告诉记者: “这是今年最让我开心的事——在板石村买了地,把孔雀园搬过来。不光规模扩大了一倍,最关键的这是自己的地。 ”
  相振海家的孔雀养殖场新址就在板石村10组。这两天趁着冬闲,扩建工程紧锣密鼓地完成了大半。记者看到,占地3亩多的场院里,百余只孔雀正在安全纱网下悠闲地觅食。“靠养孔雀,我和老伴儿一年能收入十来万元。党的十八大号召农民致富奔小康,我这也算是提前奔小康了! ”相振海的兴奋溢于言表。
  在人们眼中,孔雀稀罕、高贵,只能在动物园里一觅芳踪。相振海接触孔雀养殖也属偶然。 “我是看电视学来的。 ”2004年,相振海在电视农业节目中看到饲养孔雀是一条不错的致富之路。于是,他先后投入十几万元钱,购买了30只蓝孔雀试养。
  相振海把蓝孔雀养成了“金疙瘩”。“它浑身都是宝,就连雄孔雀脱落的羽翎也能卖到每根3元钱。一只成鸟光卖羽毛的钱就足够它一年的吃喝了。 ”相振海精打着“金算盘”,成年孔雀年产蛋四五十枚,他家一年至少能孵化出400只孔雀雏鸟。成年孔雀一只能卖到1500元至2000元。 “第二年我就靠卖孔雀成鸟和自己孵化的孔雀雏鸟收回了成本。 ”抱上这些“金孔雀”,相振海的小康路走得越来越顺畅。
  “养得年头久了,我了解到孔雀养殖是‘特种养殖’。通过书本自学、电脑查资料和外出考察学习,我慢慢明白,这是一种高附加值的生态农业,市场前景相当可观。”慢慢摸索着,相振海愈发觉得这条路没选错。
  谈起一年来的变化,相振海说:“以前我总认为十八大是国家领导人的事,不关我们农民的事。可是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许多与养殖户息息相关的政策,让我感到很踏实,像打了‘强心针’一样。信心足了,我才下定决心自己出钱买地、扩大养殖规模。”就像相振海了解的那样,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将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央关于未来农业发展的主基调渐趋明晰,生态农业将成为未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沐浴在新政策的阳光下,相振海越说越兴奋:“等这儿修好了,我再多买些孔雀回来,养成后把它们放到网上去卖,给村民‘打个样’,让大伙儿跟着我一块儿养孔雀致富奔小康!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