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辽宁媒体
辽宁媒体

凤城烟农增收靠技术也凭家什妙

发布时间:2014-03-07  |  浏览:
辽宁日报2013年10月25日
  金秋时节,记者走进凤城市大堡蒙古族乡保家村,漫山遍野收获后剩在地里的烟草秆光秃秃的,却更加反衬出烤烟房里丰收场面的热火朝天。在烟房里,烟农们正精心地忙碌着,一把把金黄色的烟叶下了挂;在烟草收购站,烟农们排成长排,享受着从过秤到领钱这一幸福无比的时刻。 “别说,这‘金房’烤出来的烟就是好,等级普遍提高了一两个档次,价格就更甭说了。 ”黄澄澄的烟叶丰收了,变成了黄澄澄的金,种烟大户赵荣玉把欣慰写在脸上。大堡乡的烟农有资格享受这幸福时光,是因为他们今年种植烤烟的总收入达到2000多万元。
  记者今年8月到保家村时,地里的烟叶刚刚成熟,密集型烤烟烤房群尚未开启。与那时的寂静相比,此时的烤烟房一派热闹场景。密密匝匝的烟叶自上而下挂了满房,金亮的色泽映在忙碌着的烟农的脸上,让他们从脸上笑到了心里。烤好的烟叶略带一丝清香,辛苦了一年的烟农从中闻出了丰收的味道,沁人心脾。“种烤烟还真就得讲究个早栽烟苗、平衡施肥、保证烟株长势这些技术活……”老烟农这时仍不忘语气轻松、志得意满地和乡亲们交流自己的“种烟经”。身边一个农妇心直口快:“你那 ‘种烟经’念得再好,没这个新烤烟房也白瞎,根本烤不出这么上档次的好烟。 ”这是大堡乡烟农用上新式烤烟房群的第二年,他们开始尝到了甜头,最具说服力的事实让他们从心里真正接受了这个新事物,应用的面儿也渐渐铺开了。
  “这个‘金房’用上了没有不说好的。 ”赵荣玉种了15年烟,“终于赶上好时候了! ”他意味深长地告诉记者,“咱这些种烟的农民出点力不怕,就怕忙活了一年,到头来把烟烤‘瞎’了。 ”以前,他烤烟全凭经验,烤好烤坏全在一念之间。 2006年,他的20多亩烟草用两个“笨房”烤烟,烤到后两房时,烟叶比较厚,凉风进了烤烟房,造成冷热不均,“这下全‘挂里子’了。”现在回想起来,赵荣玉还十分心疼,“后两房烟全白瞎了,一下子损失了近万元。 ”
  种烟农民不仅靠天吃饭,还得靠“房”吃饭,再好的技术也不如家什妙。大堡乡烟草收购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用上“金房”烤烟的大堡乡烟草喜获丰收,收获的烟叶几乎没有烤瞎的,总产量接近100万公斤。而且,等级普遍达到中桔2,比往年中桔3、中桔4等级的烤烟,每斤价格能提高三四元钱。 “实话实说,我今年的70亩烟草遭了三次风灾,有10亩地绝收。但今年的烤烟等级提高了,价格也跟着高了,减产部分的损失补上不少。可以说,这个新式烤烟房群帮我跟天灾抢回来两万多元的损失。 ”遭了灾还是乐呵,赵荣玉跟着新式烤烟房群看到了今后种烟的希望,有了“金房”,大堡乡的烟农心里有了底。□本报记者/王卢莎 文/摄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