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辽宁媒体
辽宁媒体

何春林研制的肥料好得不够卖

发布时间:2014-03-07  |  浏览:
辽宁日报2013年11月29日
  “自从使用了何春林的果蔬多元素油脂肥,我的燕红桃和银白桃连年增产。”11月15日,在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上河口村,村民王利一边给树干刷白粉、缠草绳一边对记者说,“老何的油脂肥不仅能增产,而且结的桃子口感好,还能节省时间和人工,对咱农民的帮助真不小!今年自然灾害比较严重,要不是老何的果蔬多元素油脂肥,今年的收成肯定不会这么好。 ”
  “采用油脂肥后,不仅果树长势喜人、果质明显提高,而且一年只施一次肥,一人一天能施100多棵树,只用5袋肥即可。如果施鸡粪,100棵树起码得40多袋,相比之下,施用油脂肥的劳动强度明显降低,成本也下来不少。 ”家住长甸镇碑碣子村的崔文茂深有感触地说,他的400多棵桃树今年产量1.8万公斤,是上年的两倍。
  “这两天不少有温室大棚的农民给我打电话订肥,忙完地里的活,我就得马上开工了。”在何春林的油脂肥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一袋袋摆放着有两三米高的等外大豆,足有2万多公斤。 “这些都是生产油脂肥的原材料,等上冻后地里的活结束了,肥料加工的活就开始了。 ”上世纪60年代初,何春林随父亲下放到长甸镇下河口村。那时,他经常跟乡亲们一起听技术员讲课,久而久之,对果树修剪、施肥有了一定的了解。 “那时为养好果树,50公斤一袋臭烘烘的鸡粪,乡亲们一袋袋地往山上扛,近的要走300多米,远的要走四五百米。我当时就想,要是能研究出一种让乡亲们省时、省力的肥料该多好。 ”
  2003年,何春林将这一想法付诸行动,他一边跑运输一边研究肥料,后来干脆放弃了跑运输,租了房,买了烘炒机、粉碎机、风干机、烘干机,专心致志研究肥料。2006年春天,他制作了几百公斤以油脂原料为主料、配加微量元素的肥料。为了检验肥效,他先在所租房屋后的地里用这种肥料种蔬菜,又骑上摩托车,载着肥料到凤城的石城子镇、县内的毛甸子镇、太平哨镇等地跟农民商量拿出几垄地试用他的肥料。结果,施用这种肥料的豆角、黄瓜、茄子等长得又肥又大,口感非常好。用他的肥料种烟草的农户也反映他的肥料不错。初试的成功坚定了何春林把这种肥料研究下去的信心。经过近百次的试验,何春林以油脂为主料,配加硼、镁、钙等多种微量元素的油脂肥获得成功,其有机质达60%左右,微量元素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2012年,果蔬多元素油脂肥制法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
  “针对不同的农作物,我研制的油脂肥有20多种。不过现在一年的产量有限,还真不够卖。 ”何春林自豪地说。如今,何春林的油脂肥年产300吨,周围农民施用面积达2000亩。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