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辽宁媒体
辽宁媒体

失地农民管殿辉小围栏里有作为

发布时间:2014-03-11  |  浏览:
辽宁日报2013年12月10日
  12月6日,记者来到丹东振兴区汤池镇接梨树村失地农民管殿辉的家。
  推开管家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足有100多平的全封闭大院子,高台阶上是宽敞明亮的平房。客厅里一株1米多高的大盆桂花盛开着,满屋飘着桂花的香气。茶几上泡着一壶温润的铁观音,透着主人的雅致。 “前两天工人都放假回家‘猫冬’了,厂子里现在只留下一个人照顾厂房,顺便再把明年准备上设备用的地基挖一挖,等明年开春再上一套新机器。 ”工人们放假了,管殿辉享受着一年中难得的悠闲时光。“没了土地也就没了心思,只要肯动脑、肯出力,干什么都有出路。 ”
  “这是今年剩下的库存,我现在一年的销售量在 8000米左右。每年四五月份开始生产,这种水泥围栏两个人一天能干40件,上冻前停产。 ”管殿辉指着车间外码得非常整齐的水泥围栏向记者介绍说。
  2008年,管殿辉家6亩多地全部被征用。赖以生存几十年的土地没了,一时间,管殿辉睡不着觉了。 “一下子得到十七八万元补偿款刚开始的确是挺高兴的,但仔细一想,这是后半辈子的养老钱,要是不想想后路,只能是坐吃山空啊! ”看着没有了土地有了钱的邻居和亲戚朋友们,每天游手好闲地聚在一起下棋、打麻将,管殿辉挺上火。 “我当时就和他们说,光玩早晚得把这点补偿款都搭进去,得想法干点什么啊! ”管殿辉回忆道,“当时不少人真就是将我的军,让我先给他们起个头看看。 ”管殿辉本来就琢磨着要干点什么,就此就真的踏下心准备创业。 “若能自己办个小厂子,让大伙儿有地方上班不是什么事都解决了。 ”
  一番考察后,建一个水泥围栏加工厂的念头在管殿辉脑海中萌生。 2009年,怀揣着创业梦想,他以一个打工者的身份“潜伏”到郑州一家水泥围栏企业学技术。“车床铆焊这些活我原本就在行,在那学了20多天,觉得基本上自己干没问题了。 ”然而,事情不像管殿辉预计的那么简单,当他把这套技术搬到自己的生产车间时,竟然怎么也做不成型。 “做好了,就散花了!跟着我干了几天,很多人觉得这事不能成,都撤了。当时,车间里只剩下我和妹妹俩,我急得嘴上全是泡。 ”管殿辉说,他请教了很多人,和妹妹每天做实验,把每一次原料的配比都一一记录进行比照,经过100多天的反复试验,终于获得成功。
  “因为位于城乡接合部,镇里的失地农民比较多,为了增加失地农民的就业机会,镇政府针对失地农民开展多种技能培训。村民学了技术,厂子招工更放心了。”管殿辉深有感触地说,“开业之初我这里的大事小情镇里村里干部没少帮着忙活,10多名受过培训的失地农民被我招过来干活,每人月收入都不低于2000元。”管殿辉的厂子当年实现产值近100万元,利润达到20万元。“现在,30名失地农民在我的厂子实现了再就业。明年,我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争取吸纳更多的失地乡亲们来厂里上班,让大家共同致富。 ”
  □迟凤梅/本报记者/蔡晓华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