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辽宁媒体
辽宁媒体

新房内迎来暖和亮堂的冬天

发布时间:2014-03-11  |  浏览:
辽宁日报2013年12月31日
  12月20日上午,天气晴好。在丹东市振兴区花园路汽车城小区,78岁的周洪帼坐在窗前享受着冬日暖阳,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房子不算大,但够住了。住进新房后,我的心情好了,身体也越来越好。 ”周洪帼家窗明几净,简单的家具摆放得井井有条。 “能够有一套这样的房子是我的梦想,现在这梦想实现了。 ”住进49平方米的廉租房,周洪帼很知足。从2008年至今,丹东市共建设保障性住房333万多平方米,安置保障户4万多户。
  搬进廉租房之前,周洪帼母子俩租住在果园沟一栋几十年的老楼里。那里没有暖气、煤气,做饭和取暖都靠烧煤。每月200元的租金对于这对靠低保生活的母子来说是笔重要开支。老房子的保温效果差,冬天在家里,她和儿子得穿棉衣。 2011年冬季的一天夜里,周洪帼半夜起来上厕所,感觉恶心并且四肢无力,经验告诉她可能是煤烟中毒了,她赶紧给小儿子打电话。幸亏抢救及时,周洪帼和大儿子脱离了生命危险。这件事让她十分焦虑,如果没及时察觉,后果不堪设想。
  “这套廉租房改变了俺家的生活,房子采光好,厨房、卫生间等设施一应俱全,还有一个可晾衣物的阳台,以后再也不用烧煤了,如果不是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体的关怀和照顾,我们做梦也想不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啊! ”周洪帼高兴地说,“现在家里可暖和了,在屋里穿衬衣、衬裤就行。 ”今年5月,政府给周洪帼家分配了廉租房。在汽车城小区,共有15户低收入家庭住上了廉租房,他们和其他商品房住户享受一样的物业服务。
  “那时,我们一家三代五口人挤在30多平方米的厦子里,能住上新房是一家人最大的梦想。 ”回忆起这么多年来的蜗居生活,吴晓楠满脸感慨。吴晓楠一家得益于政府推行的保障性住房政策,不久前迁入元宝区七道沟东都屹景小区,一家三代人住上了宽敞、明亮的70平方米的三居室。王志洋也是保障性住房政策的获益者,一家四口人在入冬前搬进了位于振安区九连城农民楼的两居室。 “搬进新房,我们一家人迎来了一个暖和和、亮堂堂的冬天! ”王志洋激动地说。
  “这几年,市民的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全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由保障房推进前的8平方米提高到现在的16.7平方米。 ”丹东市保障房建设工作负责人向记者介绍。2013年,丹东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共有54个项目,总套数为17620套,计划总建筑面积112.96万平方米,总投资19.58亿元,年底前竣工7000套。截至11月底,今年新开工12139套,完成全年任务的96%,基本建成7386套,完成全年任务的105%。
    □本报记者/蔡晓华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