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辽宁媒体
辽宁媒体

河深沟村“美丽农业”既增收又好看

发布时间:2014-06-27  |  浏览:
辽宁日报2014年1月3日
  2013年12月28日,记者来到丹东市振兴区汤池镇河深沟村,未到近前,便被集中连片的暖棚吸引住目光。随着车的趋近,记者越来越清晰地看见,成片的暖棚群中,每一栋暖棚的棚头都插着一面鲜红的国旗。在水蓝的天空和亮眼的暖棚映衬下,迎风飞扬的国旗越发显得红艳,让记者仿佛嗅到了越来越近的年味。
  “今年是河深沟村蔬菜大棚发展最快的一年,由原来的十七八栋发展到集中连片的70栋。”进入名副其实的“大棚村”,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宝臣向记者讲述着一年来的发展变化,言语中洋溢着自豪。
  河深沟村地少人多,当地农民侍弄大棚虽然年头长,但大多是小打小闹,发展速度缓慢。 2011年,汤池镇党委、政府确定河深沟村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示范村、旅游农业试点村。 “规划出一整块土地集中建设温室大棚,将以前零散的大棚种植农户归拢到一起,把有限的土地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管理,变‘单打独斗’为‘握指成拳’。 ”王宝臣在发展建设中对此有着深刻的诠释。西红柿种植户孙银珠响应号召,拆了原先竹木结构的小棚,在示范区建起两座标准温室大棚。 “现在,有客户来就直接进示范区。俺家的柿子已经形成两三个固定客户,以销定产。 ”搬进示范区后,孙银珠种的西红柿成了“合同西红柿”,“习苗的时候就都卖了。 ”目前,全村已经发展设施农业300余亩,建成草莓、西红柿大棚70个。
  区别于普通温室大棚的单一经济效益,河深沟村让农民的温室大棚不仅赚钱,而且美观,使其成为集致富增收、观光旅游、美化乡村于一身的“美丽农业”。
  跟着王宝臣走进5组农民刘江的草莓大棚,一股暖湿的清新气息沁人心脾。望眼远处的油绿间,淡淡的花蕾已经冒出头,又一个收获的季节要到了。刘江正在摆弄一面国旗,老实巴交的农民辛苦了一年,即将收获的喜悦提前爬上脸庞:“俺媳妇一早就把大棚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让俺把国旗也挂上棚头,把大棚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好迎客。 ”刘江说他在大棚里搞采摘农家乐,“每年5个月左右的收获季能接待几千人采摘,占总收入的1/4,而且来的人多了,俺家草莓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果儿也更好卖了。 ”刘江细数“美丽大棚”的吸金魅力。
  走在温室大棚示范区的村路上,统一规划的一座座暖棚排列得整齐划一,棚与棚之间的田间作业道被垫上沙石料,方便人、车通行。王宝臣告诉记者,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村里围绕示范区完成道路维修 2000余米,同时即将配套亮化设施。 “这样,规划统一的温室大棚示范区才更加上档次,美观实惠的现代设施农业才能让农民赚更多的钱。 ”王宝臣朴实的话语道出其中真谛。 2013年,河深沟村通过发展设施农业接待参观团队25个,参观人数达 600余人,实现旅游收入近5万元。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