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辽宁媒体
辽宁媒体

让企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发布时间:2014-06-27  |  浏览:
辽宁日报2014年1月28日
  1月5日,在丹东东方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新产品研制车间,技术人员轻点鼠标,一个手提箱大小的仪器便自动在一个十多米长的立式轨道上缓缓滑动,这时,正在生产中的纸的各种质量检测数据便同步显示到电脑屏幕上。
  这是台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造纸QCS在线分析仪,可对纸张生产质量进行即时监控和修正。 “它的研制成功,彻底扭转了我国在这一领域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其各项性能指标都达到或超过了国外水平,但售价比国外的同类产品要便宜1/3。 ”公司董事长包良青很自豪,也很庆幸,“假如没有组织部门做‘红娘’,我们就无缘结识孙优贤院士,也就生产不出这种尖端的产品。 ”
  2012年以来,省委组织部发挥人才工作牵头抓总作用,组织开展院士专家智力支持行动,推动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珉,省长陈政高对此高度重视,分别作出重要批示,提出明确要求,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辛桂梓安排部署、亲自检查指导,有力推动了智力支持行动持续健康开展。
  为科技人才走向生产一线铺路搭桥
  创新是根植于我们民族精神的固有气质,而科技创新更是国家强盛之基。然而,横亘在我国科技创新大道上的一个现实问题却让人无奈、令人扼腕。
  一方面,我省拥有55名院士和8000多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科研成果、专利申请量逐年递增,但大量的专利、无数的科研成果却处于“沉睡”状态;另一方面,面对全球化的竞争和要素成本的提升,同质化的产品因为产能过剩,利润越来越低,而自身的科研实力又十分有限,许多企业都渴望借助高科技人才的力量,走向价值链的中高端。
  辽宁是人才大省,也是专利大省。面对这一各地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省委组织部立足辽宁实际,积极探索破解之道:主动出面牵线搭桥,为企业寻找急需的院士专家,为院士专家征集期盼已久的对口项目,让企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实现质的飞跃,让院士专家的雄才大略真正开花结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品,创造出响当当的价值。
  2012年10月,省委组织部启动了院士专家智力支持行动。
  经过对100户创新骨干大企业和1000户科技型中小企业报送项目的反复论证筛选,共敲定208个经济牵动力强、创新空间大、急需智力支持的重点项目,按照专业对口的原则推荐给院士专家。
  经过几番调研考察、协商洽谈,最终12名“两院”院士、176名省级优秀专家走进企业,开展技术咨询、科技攻关、成果转化等活动。
  院士专家扎根 “沃土”结出累累硕果
  一个站在科技领域的前沿,掌握着开发新产品的金钥匙;一个处在市场竞争的一线,时刻把握着市场的脉搏,两者一经结合,便犹如电光石火,迸发出巨大的能量——
  本溪南芬铸件产业园管委会牵手以北京科技大学铸造专业张家泉教授为代表的专家团队,对铸造用生铁进行提纯,借助专家的力量,南芬铸件产业园一举跨入销售收入超百亿工业产业集群。
  王国栋院士牵手本钢集团公司后,协助企业研发完成的“低成本、高强度、带肋钢筋生产技术研发”项目,为企业新增效益3.8亿元。
  辽宁迈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与辽宁大学刘宏升及国外专家的合作,企业成立仅仅5年,便获得5个发明专利,4项省、市科技进步奖,并被确定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博士后科研基地。
  地处大山沟里的金和福集团牵手陈温福院士后,借助陈院士的生物炭的炭化技术,一举由一个手工作坊变成了现代化的龙头企业,去年实现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
  银恒镀锌彩涂钢板有限公司在高薪外聘的专家阎国庆的指导下,每年降低生产成本1000多万元。
辽宁草莓科学技术研究院在院士专家的帮助下,研发、引进了13个草莓新品种,引领丹东草莓业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如果没有与陈和生院士的合作,我们自己即使摸索10年,也研制不出这么先进的检测设备,即使研制出来了,也已经落后了。 ”丹东奥龙射线仪器集团的陈总很庆幸能够与院士合作。
  包良青说:“是孙优贤院士把我们的企业带进了一个崭新的领域,提升了我们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为企业开拓出新的发展空间。 ”
  辽宁迈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欣说:“与院士专家的合作提升了我们研发队伍的素质,加快了研发速度,拓展了我们的视野,增强了我们报效祖国的信心。 ”
  据了解,截至目前,参与行动的院士专家与企业对接的208个项目全部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已解决技术难题168个,培育经济增长点56个,创造直接经济效益85亿元。与此同时,各级专家围绕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开展重大问题决策论证近200项,提出合理化建议1280条,95项科研成果得到转化,开发新产品320个。
  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互利共赢长效机制
  让最重要的人才资源流动到最需要的地方。
  院士专家智力支持行动盘活了高层次人才资源,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为了让这个一举多得的好事坚持下去,组织部门坚持让企业发挥主体作用,让市场“说话”,由企业和专家协商签订《科技开发与合作协议书》,明确合作模式、项目进程、权责关系及利益分配原则。目前,已有88名省级专家通过科技承包、入股分成等方式与105户企业建立了产学研战略联盟。
  同时,各级组织部门,积极整合政策、资金、技术等资源,为院士专家提供多方支持。省委组织部把科技人才在行动中的表现,作为选拔全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双千计划”等重大人才项目的重要依据,在推荐院士人选、评选省级领军人才和优秀专家等方面优先推荐。
  在人才评价上,明确科技人员评职称晋级时注重智力支持行动中的实际表现和成果转化率;在人才配置上,对院士专家领衔建立研发团队的事业单位,在人员编制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在人才流动上,推进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实现科技人才无障碍流动和有效组合;在人才激励上,明确入股分成、科技承包、兼职服务等具体措施。同时,强化资金导向支持,组织部门协调有关部门在科技立项、贴息贷款、投融资等方面对智力支持项目给予资金支持。目前全省各地有关单位直接投入智力支持行动的工作经费已经超过500万元,为12个智力支持重点项目争取到国家立项和扶持资金1.3亿元。
  体制机制上的创新,激发出各地各部门对智力支持行动对人才工作改革创新的倒逼作用,也进一步激发了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活力。
  几年前,拥有雄厚实力的辽宁省石油化工规划设计院的经营曾经步履维艰,自从总经理孙云作为智力支持专家与抚顺高新技术园区对接后,这个设计院出色地完成了抚顺精细化工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声名鹊起,国内外的合作合同雪片般飞来,还完成了《辽宁省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规划》。
  孙云感慨地说:“没有智力支持行动,就不会有与抚顺市的合作,也就没有企业的今天。 ”
  目前,全省共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115个,科技创新联盟150多个、博士后流动站79个,柔性引进院士专家258人,共承担重大专项和重点科研项目420个。
  新年伊始,省委组织部就下发了《关于开展“千名院士专家进千户企业”行动的通知》,第二批院士专家智力支持行动已经拉开序幕,将有更多的科技工作者融入振兴一线,在更加宽广的领域为辽宁转方式调结构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本报记者/姜义双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