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辽宁媒体
辽宁媒体

新凤城铺展富庶文明壮美画卷

发布时间:2014-06-27  |  浏览:
辽宁日报2014年5月23日

核心提示
  1994年的5月19日,凤城撤县设市,开始了20年的辉煌征程。一个个丰硕的发展成果,一次次喜人的奋进捷报,无不体现着凤城市委、市政府科学的谋划,发展的勇气,超人的胆识,更彰显着凤城市更好更快发展的脉动。播种希望的5月,纪念凤城撤县设市20周年系列活动隆重举行,翻开了凤城发展历史的新篇章。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凤城市加快结构调整、实现发展转型的攻坚之年。凤城人把建设富庶、文明、和谐新凤城作为城市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以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为重点,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三产业齐头并进,全力推进凤城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
  工业扬鞭奋蹄疾
  工业是强市之本、财税之源、富民之基。凤城市坚持用新型工业化的思维来谋划工业经济发展,促进新建企业向园区集聚、优势资源向重点企业集中、产业链条向下游产业延伸,着力培育一个铸造产业基地,建设凤城现代产业园区和通远堡经济开发区两个园区,打造汽车零部件、矿产资源深加工和农产品深加工三大集群板块。
  2014年,凤城市围绕凤辉集团现有产能情况和周边地区、省外铸造企业,积极培育发展铸造产业。按此建设目标,年内招商局要引进千万元以上铸造企业10户,外经局要引进5户,每个乡镇区要引进4户,其中签约2户,落地2户。目标明确,立即着手,争取今年实现产业基地开工建设,尽快就地消化凤辉集团铁水产能。
  2014年,凤城现代产业园区和通远堡经济开发区要向工业新城迈出坚实的步伐。为此,必须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软硬环境。凤城现代产业园区力争新入驻千万元以上企业20户,完成标准厂房建设15万平方米,整理土地1000亩,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确保金田机械、华润燃气等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同时,通远堡经济开发区力争新入驻企业5户,完成标准厂房建设7万平方米,实现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
  2014年,凤城的“三大集群板块”同时发力。做强以增压器为主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增压器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以省级汽车发动机、增压器检测中心和研发中心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好增压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作用,力争产值实现120亿元;做优矿产资源深加工产业集群。硼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群重点推进恒通硼铁四矿、天冶硼业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力争产值实现120亿元。同时,有色金属加工产业集群重点推进团山子金选厂、天利生物提金等项目建设,力争产值实现70亿元;做大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目前,凤城市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要停留在干鲜果加工、原材料生产等初期阶段,今后要在农产品的深加工上下功夫,不断进行产业升级、质量创新,扩大市场占有份额,由单一的果菜加工向面食、饮料、冲剂加工等方面发展。今年,要重点加快大连佐源糖制品深加工项目建设,确保上半年达产见效;力争日林集团和双赢集团生猪屠宰加工项目年内开工建设。
  经济总量的扩张、发展质量的提升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最终都要落实到项目上。今年,凤城市计划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300个,其中必保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0个,必保乡镇区新开工千万元以上项目66个。开弓没有回头箭,凤城市以“效率最高、审批最快、回报最好”为目标,出台优化发展环境的措施,提升发展软实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凤城市突出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一手抓传统提升,一手抓高端引领。突出抓好硼铁、镁、黄金、钠长石、钾长石、玄武岩等矿产资源深加工,发展下游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矿产品附加值。坚持“低端”与“精深”并重,做大做强汽车配件、环保锅炉、矿山机械、农机具等机械加工产业。同时,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香港洲亮集团电动车生产线等项目落地。并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工业大船劈波斩浪,领航经济平稳快速前行,呈现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良好局面。今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实现104.5亿元,增长12%;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5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00亿元,同比增长13%”,成为凤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目标。
  现代农业竞风流
  农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必须高度重视,始终放在突出位置。基于此,凤城市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积极做好服务“三农”工作,结合凤城实际,装满“米袋子”,充实“菜篮子”,丰富“果盘子”,最大限度地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
  粮食生产稳步增长。今年,凤城市扎实做好粮食生产工作,增加高密植品种栽植比重,力争总产量达到25万吨以上。各乡镇区、农经等相关部门要确保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75万亩左右,重点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确保种子、化肥等农用物资质量的绝对安全。继续实施好国家和省级粮油高产示范区和玉米高产示范区建设项目,着力推广十项集成技术,确保粮食稳产增收。
  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今年,凤城市计划发展无公害农产品10万亩,绿色食品2万亩。继续抓好省板栗“一县一业”示范县建设;加快食用菌、小浆果、山野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巩固牛羊产业基地、肉鸡产业示范区建设成果;扩大辽东苗木产业基地建设规模,力争达到4万亩。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力争新增龙头企业4户,总数达到85户,实现销售收入17亿元。
  加强农业设施建设。今年,凤城市叫响再夺省农建 “大禹杯”的口号,奋力实现五连冠。为此,他们计划投资7000万元完成中低产田改造5万亩;汛前完成重点水毁堤防和水毁灌区修复,投资3000万元完成二道河、金家河等重点河段的防洪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投资3300万元的龙凤拦河闸除险加固项目建设;完成节水滴灌工程6000亩。同时,还要完成市管中小河道的治理规划,规范河道管理。深化水保生态工程建设,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6万亩。开展河道生态绿化工程,栽植苗木200万株。推进青山工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覆土植树2000亩。完成辽宁经济林带建设8万亩。加强 “小开荒”还林和围栏封育管理,新增造林面积2万亩。
  完善农村服务体系。凤城市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一刻也未松懈。他们规范涉农资金管理,扎实做好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工作。抓好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建设。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争取10家合作社进入省、丹东市扶持行列。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成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600人,专项技术培训900人。加大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监管力度,盘活农村资源。扎实做好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达到100%。
  幸福指数节节高
  凤城市一直把民生工作视为头等大事,举全市之力积极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如今的凤城,旧貌换新颜,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百姓安居乐业,幸福指数与日俱增,一个宜居、宜业、宜商的城市盛装出世,以城区为核心、中心镇为骨干的城镇化体系正逐步展现在世人面前,更向我省骨干县城和中国美丽乡村迈进。
  凤城市秉承“名家设计、富家建设、专家管理”的理念和“开发新区、改造老区、融合景区、辐射园区”的工作思路,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抓好城市建设。
  据此,凤城市着力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新城区开发要见形象。规划局要完成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报批工作。住建、规划、国土、征收等部门要打通凤凰东街、滨河西路、丁香山路、绸厂路4条主干道路。二是老城区改造要见成效。住建局要抓好重点街路、广场及城市出入口的绿化、亮化、美化工作及公厕改造工作。加强城市主街道、巷路和小区的卫生清扫保洁。完成城区内破损道路及老旧小区道路修缮工作。三是房地产开发要见规模。征收、住建、国土等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破解要素瓶颈,加快数码港山水雅园、亿升凤凰首府、金海滨河三号等房地产项目的建设进度,确保全市城区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实现130万平方米以上。
  小城镇建设放在心上。凤城市各乡镇区严格按照乡镇发展总体规划实施建设,逐步完善小城镇土地利用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同时,积极向上争取小城镇建设资金,推进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各乡镇区、住建等相关部门按照《凤城市2014-2017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抓好乡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
  凤城市始终以实现基本民生保底为重点,继续下大气力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基本民生问题,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让群众切身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为了提升凤城人民的幸福指数,凤城市理清思路,各方面工作依此展开。
  抓好惠民工作。全力办好城区破损道路维修改造、农村安全饮水井等十项惠民工程。凤城市各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安排好各自领域的惠民工作,建立全市惠民工作储备库。其中包括:积极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强化对“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服务,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健全医疗卫生体系,加快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骨科医院和中医院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证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着力建设基础教育强县,启动全市中小学多媒体教学 “班班通”工程,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同时继续加强校舍维护、幼儿园建设等工作,不断改善教育教学环境。
  落实扶贫帮困工作。凤城市不断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做到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构建大扶贫格局。今年,凤城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好3年扶贫帮困工作实施方案,年内要有实质性进展。与此同时,各乡镇区、各部门及包扶企业要深入到困难群众家中,一对一研究帮扶措施,将扶贫帮困工作做实做细,建立扶贫长效机制。
  从蓄力加速,到振翅腾飞,从又好又快,到更好更快,凤城凭借雄韬伟略和舍我其谁的气魄,在辽东大地描绘出最为灿烂、最为高效的科学发展轨迹。凤城——这颗辽东半岛的璀璨明珠,正在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芒。
  □本报记者/黄宝锋/王卢莎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