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辽宁媒体
辽宁媒体

引外智助推丹东企业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14-06-27  |  浏览:
辽宁日报2014年2月18日
  本报讯 记者蔡晓华报道 “我们新能源客车的关键技术之一——混合动力控制系统的技术研发就是通过国外技术中心推动的,经过检测和城市公交用户使用,可以降低20%至30%的燃油消耗。按照20%的节油率测算,在寿命周期内,每台车至少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2吨。”2月14日,在新能源客车生产车间,辽宁曙光集团品牌传播推广处的林处长向记者介绍,“这几年,曙光集团通过引进外智,在加快推进城市清洁交通工具方面实现了新突破,不但形成了公交车、城际用车、旅游、客运等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客车的全系列产品生产能力,而且具有生产加气站建设用设备及车辆的能力。 ”
  “引进海外研发团队,尽可能地获取海外智力支持,既满足了企业渴求高技术人才的需求,也促进了企业的转型升级。 ”丹东外国专家局局长吕开军对记者说。 2008年至2013年底,丹东市先后成功引进了美国、德国、英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的研发团队,涉及170多名优秀高层次专家。 39家丹东企业的高新产业项目得到了域外智力支持,共获得省政府立项支持资金4800万元。
  这几天,丹东优耐特纺织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非常忙碌,24小时连轴转。记者在车间里看到,各色面料在机器上通过无水印染技术成为涂层产品,从而实现了功能整理。“这批订单从年初开始已经干了一个多月了,估计一直能干到今年秋天。 ”优耐特公司技术部的张副总经理向记者介绍。辽宁恒星精细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引进韩国专家团队与公司技术人员合作,形成系列新产品4项,突破关键技术5项,加速了涂层产品的升级换代。
  “这几年,海外研发团队不仅给我市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同时为我们培养了大量人才。 ”吕开军对记者说,这些企业聘请海外研发团队研发的项目均为世界一流、可填补国内空白的关键技术和新产品,且符合国家环保和产业政策发展方向。这些项目全部完成并形成产业化后,预期经济效益可达上百亿元,将使丹东在汽车制造、机械、化工、电子、仪器仪表、环保、纺织等领域形成极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转型调整,提高丹东地区的制造业水平,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海外研发团队给我们技术人员的帮助的确很大,有些技术在他们的指导下进展得更加顺利。 ”恒星化工公司技术部的董明东告诉记者,“过去,我们公司的聚氨酯防水新材料技术的固含量只能达到30%,经过海外研发团队专家的指导,目前达到100%。 ”
  记者了解到,为鼓励更多企业引进海外研发团队,项目经过批准立项后,省财政将给每个项目一笔专项经费支持,丹东市财政也给予相应的资金配套。 “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一大利好。企业要发展,少不了技术升级,少不了产业升级。引进海外研发团队,既可借力而行,又能省下一笔研发费用。 ”吕开军说,通过强“才气”、筑“底气”,丹东企业产业技术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去年5月以前结项的5个项目目前已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新增利税1.6亿元,新增就业358人,培养中方技术人员66人。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