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辽宁媒体
辽宁媒体

用科技托起梦想

发布时间:2014-06-27  |  浏览:
辽宁日报2014年1月29日
  东港市示范繁殖农场,虽地处偏远,但这里的黄海稻区院士工作站却远近闻名。自建站以来,两年多时间,就有5位院士、19位国家级高级教授加入该站,选育出3个优质水稻品种,承担3个国家级、5个省级科研项目。罗锡文院士指导推广的水稻直播技术,不仅单产大幅提高,每亩地还降低人工费300元。
  自省委组织部组织实施院士专家智力支持行动以来,全省各地纷纷结合当地实际,大胆创新,探索出多种形式的智力支持新模式,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鸭绿江之友院士专家联谊会
  1月中旬,记者来到位于东港市的辽宁草莓科学技术研究院,尽管外面寒气袭人,但一排现代化的草莓大棚里却温暖如春,正是开花坐果期,70多种草莓争芳吐艳,宛如置身于一个大花园。棚内无论是调温、浇水、施肥,还是补光、调节臭氧浓度全部电脑控制。
  “这是国内最先进的草莓大棚了,是在束怀瑞院士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 ”王春华院长说,“在院士专家的帮助下,我们研发引进了13个新品种,东港草莓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
  为促进与高端人才的合作,丹东市成立了“鸭绿江之友院士专家联谊会”,积极与国内知名院士专家联系,邀请他们到丹东开展联谊活动,同时将院士专家的专业和研究领域印制成册,发给企事业单位。组织部门从中牵线搭桥,为双方交流洽谈创造条件。同时,丹东市将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情况纳入人才工作目标考评体系,并制定了特殊的优惠政策:对创建的院士专家工作站,提供建站经费,给到丹东工作的院士专家提供住房、实验室和补贴。
  依托 “鸭绿江之友院士专家联谊会”,目前,丹东已经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17家,引进“两院”院士22位,高层次专家89位,承担了19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形成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李坚院士和辽宁精华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改性木材,为企业创效1000多万元。
  丹东奥龙射线集团有限公司和陈和生院士的团队合作生产线性探测仪器,今年3月,就将有两个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问世。
  丹东通达科技有限公司和陈小明院士合作,研发生产X射线单晶衍射仪,已经获得国家重大科学仪器开发专项经费的支持。
  “人才+项目+保障”的“双百联动”
  “双百联动”是本溪市深化院士专家智力支持行动的新探索。具体方法是:每年对事关全市发展的重大项目进行筛选,从中确定100个左右作为重点支持项目,由组织部门牵头联系各领域专家与项目持有企业进行对接,然后确定百名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和企业项目,形成“人才+项目+保障”的工作机制,合力推动科技力量下沉,科研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
  “双百联动”启动后,本钢集团专门制定了吸引服务高层次人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海外研发团队的优惠政策,投入1亿元,吸引海外研发团队项目11个,柔性引进外国专家500人,聘请了3名院士进入院士专家工作站。引进专家先后攻克了“高强钢生产工艺微合金成分优化”等技术难题并成功转化,为企业创造效益16亿元。
  辽宁迈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每年拿出50万元,用于与世界一流医药专家的合作,经省委组织部牵线,公司成功与辽宁大学刘宏升教授对接,投入100多万元,建设实验室,合作开展了“基因芯片检测关键技术”,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公司董事长李文欣说:“高科技研究单凭一个人的努力很难成功,即使成功也只能是一时领先,把多个领域专家联合起来合作攻关是个趋势。院士专家有成果,缺资金,企业有资金但缺少高科技成果,双百联动搭建了企业与院士的合作平台,也为多领域专家合作提供了机遇,真是一举多得。 ”
  本溪市自开展“双百联动”活动以来,目前已经引进海内外高科技人才1005人,聘请院士专家700人,对接科研支持项目900多个,帮助企事业单位解决难题5000多个。
  辽宁精华科技有限公司和李坚院士合作开发改性木材,为企业创效1000多万元。图为公司负责人在向客户介绍经过改性后制造的大口径方木。 □孙佳妮摄
产业基地+专家团队
  凤城市的汽车发动机增压器产量,国内四分市场有其一,但因为自主研发能力不足,虽然压价竞争,市场份额仍日渐萎缩。
  2012年7月,凤城市组建了辽宁汽车发动机增压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邀请吉林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等8所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内燃机研究所、德国凯策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的研究机构参加,积聚高端技术人才和研发人员22名,技术成果转化62项,预计到2015年,产值将由目前的10亿元增加到50亿元。
  凤城市科技局局长肖福良说,这种产学研合作模式,能够快速带动增压器产业上规模、上档次,企业提升了竞争力,院士专家也能持续高效地发挥作用。
  无独有偶,本溪“药都”依托生物医药基地的积聚效应,先后引进科研机构42家,海外研发团队21个,高层次人才1000人,实施各类项目200多个,蓄积产能超千亿元。
  专家服务团+农户
  1月13日,记着来到绥中县荒地镇牛心村,走进陈明宇家的蔬菜大棚,一派绿意盎然,一人多高的茄子秧上挂着紫中带白的花茄子。
  “这样的茄子每斤能比笨茄子多卖两毛钱,而且上架期长。 ”陈明宇说,他家有3个这样的大棚,在老科协专家服务团专家的指导下,应用秸秆反应堆技术,一个大棚就能多产茄子1万多斤。
  其实,在绥中县,类似陈明宇所说的专家服务团共有21个,有157名专业技术人员和95名“乡土专家”,是县委组织的服务农村,传播新技术,推广新产品,以提高农民的收入为目的的专家队伍,人员由农发局、畜牧局和科协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由组织部门负责管理考核,表现好的给予推荐重用,差的进行批评。专家服务团的工作包括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发放技术资料、培养土专家、宣传涉农政策和传播科普知识。
  为提高服务质量,县委“约法三章”:乡镇村提出的培训、指导要求必须及时安排,严禁以任何借口推脱;服务必须规范有序,严禁接受吃请和收费;村民咨询必须随问随答,严禁推诿扯皮。
  去年,专家服务团培训农民2.7万人次,技术指导3600多次,推广新技术29项,新品种27个,仅棚菜新品种绿萼紫茄的引进,就可使棚户户均增收3000多元。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推广5000亩,每亩大棚可增收6000元。
  葛家乡高鹦村小高丽沟村民组,在老科协专家服务团的培训下,掌握了科学整枝、配方施肥、壁蜂授粉、疏花疏果、综合防治病虫害、叶面喷施“海法魔粒丰”等6项技术,去年,全组总产梨70.8万斤,连续两年获得丰收,人均收入超万元。
  老科协专家服务团团长何景顺说:“没有新型农民就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和谐新农村。许多农民栽果树、搞棚菜、养猪,基本凭老经验,看邻居,靠老天,很难发家,通过科技培训,培养了一大批农村实用人才;通过技术跟踪服务,解决了农民生产上的后顾之忧。 ”
  县委组织部部长王刚感慨地说:“一户带四邻,四邻带全村。专家服务团培养一个科技示范户,就能带富一个村。 ”
  □本报记者/姜义双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