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辽宁媒体
辽宁媒体

丹东独创防护新材料“玉米尼龙”

发布时间:2015-10-08  |  浏览:
· 2015-06-10 00:00
 
  生物基尼龙56纤维用玉米为原料,可制造防水、阻燃等功能性纺织品,丹东借此打造“全国最大防护纺织品产业基地”
  本报讯 记者王卢莎报道 6月9日,记者在位于丹东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优纤科技(丹东)有限公司生物基尼龙56纤维项目建设现场看到,防护纺织产业基地起步区建设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必要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建地基工程部分已经基本完成,预计今年10月完成全部主体工程便可投入试生产。丹东市依托高新技术,全力打造“全国最大防护纺织品产业基地”,5到8年后,这里将成为丹东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丹东曾以全国“轻纺之城”闻名,然而其传统优势产业之一的纺织产业一度因为自主创新能力不高、产品附加值低等诸多原因走向低迷。没有高新技术的强力支撑,产业发展必然后劲不足。近年来,具有一定产业发展基础的丹东纺织品生产企业,在不同的产品生产领域不断寻求突破和创新。优纤科技(丹东)有限公司利用玉米等为原料潜心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基尼龙56纤维项目已被列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企业拥有其生产、拉丝等核心技术,并与营口化纤、上海凯赛等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总投资20亿元的该项目,将会形成年产20万吨尼龙纤维制品的生产能力。 “创新驱动为丹东防护纺织品产业的发展开启强劲的动力引擎。 ”丹东高新区党工委委员、副主任王玉波对该市防护纺织品产业的未来发展信心十足。
  丹东市明晰了高新区的产业定位:以生物基尼龙56纤维制品为龙头,以防护纺织产业和新材料产业为重点,生产制造安全防护、户外防护、医疗防护等功能性纺织品和建筑、纳米等新材料。并且,他们理清发展思路,即围绕“大力发展以防护纺织品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一个主题;建设“区域性防护纺织加工、研发、流通”三大中心;构建“防护纺织科研创新区、加工区、商贸物流区、生活配套区和总部经济区”五大产业区;实施“规划引导、基础先行、融资支持”等七大战略,做优上游、做强终端,立足东北、辐射全国,建设国家防护纺织品产业集群,打造全国服装名城和新材料产业基地。
  在丹东高新区的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静悄悄的研发区里,工作人员虽不多,但科技力量的核聚变正在悄无声息地孕育。该中心为丹东防护纺织品产业基地集聚科技力量立下汗马功劳。位于其中的防护纺织品产业集群检测平台自建立以来,已为集群内40余家重点企业提供了研发、检测和咨询类服务。目前,该平台重点研发多功能防雨系列面料、高性能阻燃面料等项目,已研发成功的两项锦纶防雨面料产品经使用单位试用,性能指标完全达到设计要求。今年,该平台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合作,通过纳米阻燃整理技术研发,开发系列化高性能阻燃面料,项目产品将填补行业空白,实现高端阻燃纺织品的进口替代。
  从2013年9月与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合作至今,育成中心已有12个项目入驻,申请专利60余项,销售收入达4700万元。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丹东防护纺织品产业基地,不断强健科技体质,为全市防护纺织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攒足后劲。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