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辽宁媒体
辽宁媒体

丹东:一封圆梦倡议书 引发滚滚爱心潮

发布时间:2016-12-06  |  浏览:

  为帮助30个贫困家庭孩子圆梦,她以社区党委的名义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出倡议,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积极响应,纷纷加入到助学活动中

  一封圆梦倡议书引发滚滚爱心潮

  11月10日,记者接到丹东七道街道爱民社区党委书记左仕莹的电话,电话中称,11月8日晚,她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布了一条消息,内容是一封“小包裹,大爱心”圆梦活动的倡议书,也是社区“爱心超市”的暖冬活动。左仕莹说:“作为活动发起人,我很感谢大家对社区的信任,短短两天时间,就已认领了11个爱心包裹,以帮助贫困家庭孩子圆梦。”

 

  “爱心包裹”里的部分物品。

  “超市”不能因动迁“歇业”

  2014年11月11日,爱民社区“爱心便民超市”正式“开业”,成立至今先后帮助过多位空巢老人、贫困学生,也为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搭建了一个公益平台。2015年6月,爱民沟动迁项目启动,处于动迁阶段的爱民社区,临时将办公室搬到了七道街道办事处一楼。

  不能因社区动迁影响“超市”正常“营业”,但受环境和条件所限,眼下社区没有地方放置闲置的衣物。于是,社区党委书记左仕莹把目光聚焦到山区孩子身上,她曾去过宽甸青椅山镇大水沟小学,该校是社区成立“爱心超市”以来长期帮扶的对象,目前,学校还有5名四年级以下的学生。前不久,该校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翻新改造了老旧校舍。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帽子、手套是他们最需要的。市区内的七道小学、新源小学,虽说学习环境相对好一些,但也有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帽子、手套、书包、文具同样也是他们渴望得到的礼物。正值寒冬来临,爱民社区党委利用一个月时间,对需帮扶的对象逐一了解走访,最终确定来自七道小学、新源小学和宽甸青椅山镇大水沟小学的30名小学生作为本次爱心助学活动的对象。

  爱心汇聚“爱心超市”

  左仕莹坦言,开展这项活动之前,她也心存顾虑,一方面不知道能否得到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另一方面通过微信发动社会力量捐助,可能会被误认为是“骗子”。没想到,她的想法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并表示自己也要奉献一份爱心。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在冬季,只有单薄的衣裳、破旧的鞋子,脸颊冻得通红,甚至手脚生满冻疮,他们需要你们的帮助……”有了大家的支持和鼓励,11月8日晚8点,左仕莹鼓足勇气把社区党委的活动倡议书发到了朋友圈里,结果马上便有人询问相关事宜,她的父亲很支持女儿的倡议,也要认领一个包裹。半夜,左仕莹被手机微信铃声“吵醒”,有人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交给她200元钱,认领两个爱心包裹。第二天一早,她向那位转账的朋友了解情况,原来是朋友替一位爱心人士转交了200元钱,对方表示工作忙没有时间去社区领包裹。

  11月9日上午,一位爱心人士来到爱民社区,交给社区工作人员300元钱,认领3个爱心包裹,其中有两个包裹是他替大连的一位朋友认领的。那位爱心人士表示,他的朋友看了微信朋友圈的倡议书后,很想帮助那些贫困孩子。左仕莹还接到一位年轻妈妈的电话,当那位母亲了解了情况,消除心中疑虑后,不仅想认领包裹,还想带自己的孩子把包裹亲自送给帮扶对象。

  据了解,助学活动参与方式有两种,爱民社区于11月8日至14日,在社区临时办公室设置临时爱心超市,现场进行“爱心包裹”认领,可以一个人认领一份“爱心包裹”,也可以几个人共同认领“爱心包裹”。爱心包裹里的物品有手套、帽子、围巾、书包、文具盒、图书等,这些价值100元的包裹是社区工作人员与商家“讨价还价”后的“优惠礼包”。爱心人士还可以采取捐赠的形式,自行捐赠包裹里的物品,但必须保证物品是全新的。

  11月10日,一位经常参加社区活动的爱心人士王先生来到社区,想认领一个包裹。因了解王先生患病,家庭条件并不好,左仕莹劝他不需要非得出钱,打包爱心包裹时他可以帮忙干活儿,为孩子们出力也是奉献爱心。采访结束时,左仕莹告诉记者,短短两天时间收获的感动,让她懂得帮扶不是闪光灯下的“作秀”,而是要真正付出爱心。用真情播撒爱的希望,汇聚成一股股悠长的爱意,让孩子们在这个冬天不再寒冷。本报将继续关注此次爱心助学行动。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