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辽宁媒体
辽宁媒体

丹东:苦难压不垮 只有希望驻心中

发布时间:2017-03-10  |  浏览:

丈夫签下了遗体捐献自愿书;听障妻子宁愿靠双手创造财富,也不愿麻烦他人;儿子是个爱画画的阳光男孩。丹东市金山镇山城村一个拾荒家庭——没有艰难之苦只有希望之乐

  儿子画画时,李敏是“铁杆粉丝”。

  与李敏相识是在三年前。2014年冬天,记者结束采访回单位途中,在八道沟一处阅报栏前,见一个妇女搓着冻得通红的双手,一边跺着脚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报纸看。吸引妇女眼球的是当天刊载的一幅画。见有陌生人来,妇女似乎很害羞,自言自语地说道:“我儿子也喜欢画画,将来也能画这么好!”随后,她离开阅报栏,继续沿街捡拾断树枝,拿回家当烧柴。记者一路随行,聊天中得知,她经历了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不易,然而当记者亮明身份表示可以提供帮助时,却被她果断拒绝,不肯提供联系方式。于是记者把名片留给了她。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三年后,记者收到了她发来的一条短信……

  拾荒家庭的苦日子

  “刘记者你好,三年前你我在八道阅报栏前见过面……”2017年2月初,记者收到一条很长的短信,看到这个开头,便一下子回想起当年那个站在阅报栏前看报纸的妇女。记忆犹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她的要强,尽管生活艰难,但却拒绝帮助。

  2月10日,记者来到金山镇山城村四组李敏租住的平房。院里的小推车上堆着早上刚拾回来的废品,屋里陈设简单,除了炕柜没有其他家具。

  李敏是一位听障人士,需要面对面看口型来读懂别人说的话。和她同龄的丈夫高树有体弱多病,曾因心衰、严重心梗多次住院,九死一生。他们39岁时迎来自己的孩子,目前宝贝儿子13岁,读小学六年级。两夫妻每天早出晚归,靠拾荒为生,生活很艰辛,但一家三口始终挂在脸上的微笑不禁令人动容。对于这个家庭来说,生活的幸福快乐远大于物质艰难带来的痛苦。

  李敏是个坚强的女人,2012至2014年间,丈夫高树有多次生病入院,在重症监护室抢救十多天,当时李敏一边照顾上学的儿子,一边照顾住院的丈夫,一边不停歇地拾荒挣钱。三年前和记者偶遇之际,是李敏一家最艰难的时候,丈夫因严重心梗住院抢救。没钱买煤过冬的李敏,每天从金山镇山城村骑着自行车四处捡树枝回家当烧柴。一个冬天,愣是把取暖烧柴装满了整间厦子。

  儿子是家里的希望

  2月10日,李敏家没生炉子,虽然坐在冰凉的炕上,记者仍然被一家三口的生活热情所感染。“我现在生活可以保障,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李敏再三向记者强调这句话,她觉得生活很知足,因为儿子是她的骄傲,也是他们夫妻全部的生活希望。

  李敏给儿子取名守信,希望他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守信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不仅学习好,而且在绘画方面很有天赋。“我俩都没文化,教不了他,这孩子从三四岁就喜欢在纸上画画……”李敏说,儿子对画画有热情也有天分,最近爱上了画漫画。“挺像那么回事,不少画都让邻居要走了。”李敏一脸骄傲地告诉记者,儿子最初是照着她捡回来的旧图书临摹,每天写完作业就坐在桌前一动不动地画画,见孩子对画画有兴趣,李敏就全力支持他。

  “路过旧书摊,只要看见有卖带图画的书,我就会给他买,旧的五毛钱一本,新一点的一块钱一本。”李敏指着墙角一个纸壳箱子对记者说,虽然几年来多次搬家,这些书却从没丢下。记者和李敏交谈时,坐在炕桌前的守信正专注于手中的纸笔,偶尔和他说话时,他会抬起头笑着回答大人们的问题。桌上摆满了他每天的“作品”,有幽默诙谐的漫画,有生动传神的人物素描。“每天干完活了我就陪儿子画画,只要看他画画,无论怎么累、日子怎么苦,我都觉得没什么。”李敏抚摸着儿子的头温柔地说。

  带着梦想和爱的力量前行

  李敏和高树有夫妇说自己没有文化,虽然现在靠捡废品过日子,但还是觉得生活简单快乐,这其中,也因为他们一路遇到了太多的好心人。“阳光家园小区有个李大姐,家里有饮料瓶、废纸壳都给我留着,有时候干脆送到我家里来,遇到的好人太多了……”李敏说,虽然家里穷,但她哪怕多吃点苦,也不愿意接受别人的馈赠,不然总觉得内心不安。学校给减免学杂费,一家三口好多年都没买过新衣服,今年过年好心邻居给送来了家里不穿的棉袄、衣裤,还有好心人给送来吃的,慈善总会相关人员也过来探望,社区还送来米面油等生活用品,这些都让李敏、高树有夫妇念念不忘。

  李敏夫妻曾连着好几年上山采蘑菇、捡板栗给好心人送去。他们总是想办法回报好心人,可得到的爱越来越多,总是报答不完。他们经常在金山镇辽东学院周边捡废品,她家的情况被很多辽东学院大学生所熟知。看到小男孩跟在母亲身后捡废品的身影,辽东学院外国语学院的学生们偷偷跟到李敏家,于是有了持续多年的关心和帮扶。“学生们给我孩子买东西,我坚决不能要。他们上学不挣钱,都是花父母的血汗钱。大学生们过来陪我儿子聊天,给他辅导英语,给他送来旧的画板和旧纸笔练画画,这是让我最感激的……”高树有说,从去年开始,大学生们几乎每个礼拜都会来家里看望他儿子,这让他感动不已,回想一路遇到的众多好心人,他觉得很温暖。他和妻子希望能借记者的笔表达一下谢意。

  “我家那口子实在,不会说话,2014年他住院好几次,怕自己不行了,于是想把遗体捐出来……”李敏说,2014年9月,高树有在遗体捐献自愿书上郑重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是他们两夫妻想到的最直接的报答社会的方式。

  如今高树有依旧干不了重体力活,有时打点小零工,两夫妻主要靠捡废品过日子,但一家三口却对未来充满希望。“我家没有条件给儿子请老师辅导美术,只能靠他自己练。儿子以后只要想学习,我们就供他。我希望将来我们能买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筒房,我俩肯干,我相信一定能实现!”李敏笑着说。

  “东雪姐姐过年好!”“大勇(高守信小名)过年好,爸爸妈妈好吗?过几天回学校了我就去看你……”记者在李敏家中采访时,辽东学院外国语学院大二学生王东雪和高守信通过电话互相拜年,一直闷头画画、内向的高守信接到电话后开心地笑着。对于这个三口之家来说,每周都来看望他们的那些大学生,就像他们的亲人一样,给了他们无尽的力量,让一家人带着梦想,温暖前行。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