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辽宁媒体
辽宁媒体

与“女儿”并肩战斗——丹东市第一医院乔辉 直击疫情

发布时间:2020-05-14  |  浏览:

  乔辉

  丹东市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辽宁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

  2020年2月29日   星期六  晴

  几天的阴雨天气终于过去,透过窗帘一缕阳光溜进卧室,开启了驻地休整新的一天,回头想想这一个多月的点点滴滴就在眼前。

  从初一晚上接到电话到初二出征支援武汉,没有犹豫申请前往一线,当踏上列车的那一刻,心情无比复杂,做为一名高三学生的母亲,在女儿最需要我的时候,不能陪在女儿身边,让我有太多的担心与自责,但是义务、责任与担当让我选择了工作。带着亲友、同事的担心及嘱咐来到了这个陌生的城市,开始了紧张的培训及岗前准备。

  经过几天的沟通,我发现女儿的自律能力很强,她给自己计划了学习时间及计划,并按时间完成,在此期间并一再的告诉我,妈放心吧,我能管理好自己,一定抓紧时间学习的,你要保护好自己,安心工作,有了女儿的“保证”让我没有任何顾虑,我与女儿同时开始了无声的战斗。

  仔细认真防护后投入到临床一线工作中,从接手处置室时的凌乱到两个班后所有物品整齐划一、位置固定,没有因为环境的陌生打乱我的工作流程,与我们辽宁队员一起工作的还有武汉支援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济和医院江北济和感染二病区的护理人员,除了护士长欧阳勤年龄稍大外,其余都是90后的孩子,比我女儿大不了多少,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虽然好多人没有看到长相,但是凭着稚嫩的声音及眼睛分辨是谁。

  从最初的陌生到后来的默契,我们没有因为年龄的差异而产生隔阂,从最初我的告知与“训诫”:“护目镜怎么戴的,小脑瓜出来了”,“怎么把隔离衣打开了,快给封好”,“快去换手套,都污染了”,到孩子们主动找我监督防护物品的使用,主动请教问题。上雾化班时因机动性大,干完我的本职工作给病人做雾化、全科病房消毒后,她们会申请让我加入护理操作组中,与她们一起进行护理处置,一起给患者取餐分餐,做生活护理,更换氧气瓶。

  病人没有家属陪护,病房没有保洁人员,所需的物品需要我们自己去搬运放到指定的位置。严密的隔离防护物品限制了我的活动,每做一项工作汗水都会顺着脸颊、后颈部流下,滴落于护目镜中的汗水形成哈气,严重影响我的视力,双层乳胶手套明显影响了手的触感,但是20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是我的法宝,让我在各种护理操作中得心应手,忙碌过后,美小护们向我表示感谢并索求一个抱抱,那时那刻,所有的疲劳全部消失,再累、流再多汗也值得。

  结束一天的工作后,每当脱掉防护服的那一刻,新鲜空气充满胸腔,让缺氧有些隐痛的胸廓得到释放,加快的心率慢慢恢复正常,耳廓及鼻梁的压痛瞬间缓解,原来我们感觉不到的东西竟是这么的美好。

  随着疫情的缓解,治愈出院的患者越来越多。我们辽宁医疗队的医疗水平及护理技术得到患者的肯定,甚至有一位叫计翠兰的阿姨听说我们辽宁队的技术水平高,通过各种关系从洪山区到蔡甸区来治疗并顺利出院。每当患者面带微笑向我们表示感谢出院的时候,也是我们最兴奋、自豪的时刻。

  时间可以治愈伤痛,武汉这座城市已经看到了曙光,2020年终会成为我终身难忘的一年。44岁(周岁)生日那天我收到了满满的祝福与祝愿,在不久的将来,我会履行与理发师傅的约定,登上黄鹤楼看看武汉的美景。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