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辽宁媒体
辽宁媒体

大堡镇按日计薪的村官们

发布时间:2007-09-26  |  浏览:

                                         辽宁日报2007年4月20日11版

在凤城市大堡镇所辖的8个村,村干部的工资评定完全由乡镇党委,机关站、办、所和村民说了算。对村干部实行按日计薪制、考勤制、奖惩制和机关化管理,即“三制一化”。这样做以后,村干部普遍感到,再不干实事,不但过不了村民这一关,就连自己的工资也无处兑现。
    记者从丹东市民政局了解到,大堡镇的做法正在全市农村推广。

    村干部办事有“权威”

    4月的乡村绿意渐浓。一场绵绵细雨过后,记者沿着散发着泥土芬芳的土路,来到群山环抱之中的大堡镇黎明村。这里的村民委员会下午要开会,讨论要不要对村民的承包耕地进行小调整,以及怎么调?
    黎明村已多年未调整过耕地。这些年,村里各家各户经过婚丧嫁娶,人口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的1个人的耕地份额要养4个人,有的4个人的耕地份额只养1个人,因此有村民联名提议就此开个会,同时把乡土地所工作人员请到现场讲解土地承包政策。
    这可是一件关系国家政策和村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定于下午1点半开会,吃过午饭4名村干部就守在村委会的办公室。记者看了一下时间,离开会还有10分钟,各家各户派出的代表就陆续地挤满了会场。
    “国家规定土地延包30年不变,这30年中人口肯定会有增减。现在30年不到,到底应不应该调整?”会一开始,村党支部书记陈治铎就开门见山地抛出问题。“30年不变是从大的方面说,土地管理法规定30年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小调整。”乡土地所所长解释道。
    “土地小调整是应该的,总要让生活在这里的人有饭吃,建议今后每3年进行小调整。”一位村民直抒己见。
    经过1个多小时的反复争论,村民们逐渐统一了意见,绝大多数都同意对原承包土地进行小调整,8位村民不同意,并分别在议事决议上签字。有的村民还主动申报了多占用的土地。根据议事决议,村委会决定今年秋收之后进行调整,今后每隔一定时间段要适时调整一次。一开始有疑问的村民车洪旗在表决时签的是 “同意”,他说,大家会上说得在理。村民刘福民原来也不同意调整,经过争论,他认为还是调整更为公平合理,最后也就签字同意了。
    陈治铎说,像调整承包田这样关系村民切身利益的事,换以前,非吵得天翻地覆不可。如今却这么快就平静地定了下来,村民们信任村干部,村委会定下来的事很“权威”。
    村民车洪旗告诉记者,现在的村干部办事尊重群众意愿,让村民真正享有民主管理村务的权利,所以才能够建立起威信。而村干部之所以能够有威信,在于咱们镇对村干部实行“三制一化”管理方式的结果。

    给村干部戴上“紧箍咒”

    大堡镇推出的所谓“三制一化”的管理方式,就是对村干部实行按日计薪制、考勤制、奖惩制和机关化管理。
    镇党委组织委员姜年晶告诉记者,大堡镇原辖12个村民委员会,3年前合并成8个村后,大堡镇村干部由53名减少到29名。干部的指数少了,相对比原来的工作量就增大了。如何有效地调动起村干部的积极性?镇党委成立了调研小组,深入村民家中调查研究。这样做后,发现了不少影响村干部工作情绪的难点、热点问题。诸如,少数村干部认为工资是国家转移支付,镇里无权定标准,干好干赖都一样,干少干多都一样;个别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造成两委会关系紧张,影响村各项工作的开展;由于个别村干部素质低,胡干、蛮干,损害百姓利益,造成人为上访的事情时有发生。
    在一个村子,提起村干部,村民们牢骚满腹。村民反映,有些村干部为百姓服务意识差,有的早晨到村里点个卯,人就没影了,甚至有的几天不去一次村委会,从早到晚就干自家的事,百姓办事却找不到他。还有的村民反映,并村后村干部指数减少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也导致一些村干部遇到工作任务不愿意干而雇人干的情况,这反倒变相增加了村民的负担。
    对这些问题,村民意见很大,该怎样来解决?镇党委先后召开了党委会、党政联席会,分析研究如何加强对村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并在不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事项的前提下,提出了对村干部实行按日计薪制、考勤制、奖惩制和机关化管理,即“三制一化”的管理方式,多次召开村支部书记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完善,制定出台了《村干部工资奖惩兑现考核实施方案》,并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
    具体讲,村干部工资由基础工资、出勤工资和效益工资三部分构成。基础工资占工资总额的20%,由镇单位根据村级规模大小、人口多少、地域面积大小而定。出勤工资占总额的30%,根据村干部出勤情况确定,每月的出勤情况在村务公开栏上进行公布,接受村民监督。效益工资占工资总额的50%,镇党委的评议,机关站、办、所的评议,群众的评议,党支部书记的评议各占一定的评定权值比例。此外,对村干部实行机关化管理,执行机关作息时间,春秋农忙季节放假随镇政府,村干部串休,保证每天有1人值班。
    通过这些做法,让收入与绩效挂钩,给村干部戴上了“紧箍咒”。

    干好干赖不一样

    有了压力,“三制一化”让村干部都变成了“拼命三郎”。以前村干部的工资报酬评定往往是平衡照顾,“不伤筋,不动骨”,干好干赖差不多,工作积极性不高。现在,村干部工资以工作实绩评定,完全由镇党委,机关站、办、所和村民说了算,村干部思想转了个弯,工作有了压力,也有了动力。考核注重实绩,论功行赏,拉开了村干部工资档次,村干部中年工资最多的1.2万元,最少的4200元,相差了8000元。
   
在这种明显差距的刺激下,村干部的主动性、创造性一时间都被激发出来,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致富增收的劲头明显增强。去年以来,大堡镇的保林村、武装村、爱路村、阎家村等村针对山区特点,积极发展板栗、烟草、养殖、种植等产业,给村民带来了实惠。保林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姜文君按照镇里的要求,带着村委会成员挨家挨户地向村民宣传种植烟草的相关政策及镇村的一系列优惠措施,每名村干部都带头种植烟草8亩以上。春种秋收,当年亩产效益都在1300元以上。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全村烟草种植面积达到了1700亩,创收221万元。
60
岁的袁清甲祖祖辈辈生活在黎明村,他觉得这些年村里的最大变化就发生在村干部身上。袁清甲说,以前村干部多时有7个,还专设了一个文书,可村民到村委会去办事常常会碰到“铁将军”把门。现在,村里就设4个村干部,可村民到村委会办事总会有人接待,很方便。有个红白喜事、土地纠纷、邻里矛盾,都能得到及时解决。
   
陈景全今年41岁,一家人靠种地为生,却一直苦于找不到致富项目。可去年,他家的收入却第一次“翻身”了,去年秋天收完西瓜又种上草莓,这是村干部给出的主意,还种上了村干部给引进的中药材五味子。前后对比,陈景全感慨地说,现在村干部为村民想事想得多了。
采访中,镇党委书记白丽萍说,村务管理,涉及的是农村千家万户的事。尊重农民意愿,正确的决策才会化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当一种决策真正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体现民声,代表了广大群众利益的时候,它必然会得到群众的拥护,也必然会使村干部的工作好做了,干群关系好转了,进而推动和促进我们的新农村建设。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