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辽宁媒体
辽宁媒体

丹东60万亩荒山变绿园

发布时间:2007-09-26  |  浏览:

                                          辽宁日报2007年5月30日12版

“年年栽树不见绿、岁岁插柳难成荫。”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这曾是有关植树造林效果的一句精辟之语。但在丹东市,这句广为流传的话却得到了相反的佐证。随着丹东加大对植树造林的资金投入和一系列优惠政策的相继出台,尤其是集体林权改革的不断深入,丹东林农造林、营林、发展林下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短短几年时间,就让丹东的60万亩荒山变成绿园。据不完全统计,3年来,丹东市共投入2000万元资金贴补给林农,使丹东更加郁郁葱葱、山清水秀。

  
5月24日
,在宽甸满族自治县毛甸子镇二道沟村林农程绍发家的地头前,54岁的程绍发摸着生长一年多的红松苗与记者攀谈起来。“听说政府对栽树有补贴政策,怎么个补法,是栽上树就给钱吗?”他急忙回答:“哪里呀!政府的政策是‘春天栽树,秋天验收,合格兑现’。秋后政府组织人员按棵数验收,看成活率,活一棵给一棵钱,这样能保证造林质量!我除栽了20亩红松外,还荒山造林20亩。30亩地里栽了板栗2000余棵。去年政府验收后给我补助1000元。”

  程绍发的经历在村里并不罕见。以前栽树,老百姓算经济账,栽上落叶松,15年间伐,20年主伐,见效慢,所以造林积极性不高。林改后,老百姓有了自己的林地,加上政府这两年又实行了补贴政策,大家的植树造林积极性一下子就提高了。二道沟村村主任李振江自己有林地180余亩,荒山造林栽红松3万多棵,政府一下补贴了9000多元。

  在林业战线上已经干了30多年的宽甸大西岔林业站站长孙家礼对当地林业今昔的巨大变化不无感慨:“我们县自2005年实行造林补贴政策以来,林农造林营林积极性格外高涨。前年每棵红松苗政府补助林农0.4元,去年补助0.45元,落叶松每株补助0.2元。3年来全镇仅栽树一项累计补贴林农32万元。当然了,以秋后栽树的成活率为准,验收不合格不给钱。这样一来,林业站再也不用为造林质量操心了!”

  有着相同感受的还有凤城市。从2005年开始对造林进行补贴后,凤城市对荒山红松造林每亩补助70元、落叶松造林每亩补助25元、林冠下红松补植每亩补助40元,补植其它树种每亩补25元,退蚕造林每亩补170元。3年来累计投资1050万元,造林16万亩,不仅保护了凤城的生态环境,而且茂密的山林早已成为凤城林农的绿色银行。

  据介绍,目前,丹东市在造林绿化方面全面贯彻“谁造谁有”、“谁管护、谁受益”的政策,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每年都有相应的绿化补贴。像丹东地区的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沿海防护林都已纳入国家工程管理,实行造林补助。3年来,丹东市仅在造林这一项上实行林农栽树、政府买单,就已累计投资2000万元贴补给林农,增加造林面积60万亩。

秦海龙 于 荣 记者 黄宝锋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