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辽宁媒体
辽宁媒体

丹东“员工之家”送温馨

发布时间:2007-09-26  |  浏览:
辽宁日报2007年4月12日12版
    今年春节前夕,丹东市振安区孤山村进城务工的崔国娟家中发生火灾,在她最无助的时候,所在企业工会、振安区总工会在第一时间来到受灾现场,了解受灾情况。随后,工会发动职工们捐赠的款物很快送到崔国娟的手中。在各级工会的帮助下,崔国娟一家度过了一个温馨的春节。
    通过扩大建组率、创建“员工之家”等活动,丹东市总工会积极应对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的新变化,探索企业工会的新路子,倾心打造员工温馨的“家”。
外化于形 扩大建组率
    近年来,非公经济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在一些中小企业,一些经营者片面地认为,企业是我的,管理由我说了算,克扣工资、拖欠工资、不交养老保险等现象时有发生。一些非公企业没有建立工会组织,有的虽然建立了工会组织,但组织不健全,工会工作被边缘化的问题比较突出。
    为了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2004年,丹东市总工会加大非公企业组建工会工作,在全市基层工会中开展了基层工会组织建设认证活动。企业不论何种所有制,不论规模大小、职工多少,只要按规定具备建会条件,只要开业投产运营,都要依法建立工会组织。职工不论在企业工作时间长短,不论是合同工、农民工、外来工或灵活就业的其他人员,只要与企业存在劳动关系,都要成为工会发展会员的对象。
    短短3年,通过建立小企业工会联合会、村级工会等办法,工会会员队伍不断壮大,工会组织覆盖率不断扩大。目前,丹东市基层企业工会占全市基层工会的78%,企业会员占全市工会会员的84.5%。
内化于心 有困难找工会
    辽宁欣泰股份公司是在村办小企业基础上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1997年至2003年,公司连续兼并4户国有企业和1户集体企业。重组后的欣泰公司,原有的管理粗放、用工制度不规范等问题凸现,员工上访不断,技术和管理人员纷纷跳槽。
    就在企业内忧外患之际,丹东市总工会推行的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可谓“雪中送炭”。在上级工会的指导下,企业工会积极运作,为转制过来的员工按时办理医疗保险,使全体员工的 “三险”全部到位。同时,为放假员工发放生活费、提高员工的工资福利、为孕期女工调换工作岗位等要求,也全部为企业接受和实行。在企业工会的敦促下,欣泰公司找准了员工需要和企业需求的结合点,大力推行集体合同制。员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劳资关系稳定,企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
    丹东市总工会领导说:“要叫响 ‘职工有困难找工会’的口号,努力为本企业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在内的困难职工解决各种生产生活问题,使企业工会真正成为职工困难的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扶人、第一监督人。”
    丹东非公企业工会普遍建立健全了以协商谈判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为主要形式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不仅获得了业主的信任和认可,也使工会成了职工的“贴心人”。
和谐发展谋双赢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企业劳资双方利益的获得和延续取决于本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双方真诚合作,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才能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
    “无论是为了企业管理,还是治理小的社会单元,无论是为了自我提升综合素质,还是为了培育合格的员工,我们都需要把企业办成学习型组织。培育一批德才兼备的员工,不但可以降低成本,更是企业对社会的奉献。”丹东克隆集团董事长臧克如是说。克隆集团从不吝惜对员工的培养,公司每年都投入大笔资金派出员工到专业院校进修,每天午休时间,公司都会为员工提供免费的讲座和培训。
    在非公企业,劳资双方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互相依存的。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认识到了这一点。
    2005年,丹东市总工会等部门联合发起在非公有企业创建“员工之家”活动。全市非公企业通过建“家”活动,开展了“双爱双提高”、“双爱双投入”等特色活动,促进劳资双方的相互理解、支持合作。
    在辽宁凤城老窖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工作的员工无论面对怎样的苦难都不是孤立无援的。对困难职工,公司总是伸出温暖的手,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公司关心员工,员工也关心公司。2006年,老窖酒业公司员工为企业提合理化建议50多条,共为公司创造效益81万元。在创建“员工之家”活动中,凤城老窖酒业公司确立了“企业增效益,员工得实惠”的目标,在企业文化建设、保障员工福利待遇、化解企业内部矛盾等方面都制定了严格的实施标准。
    “员工之家”拉近了老板和员工的距离,减少了劳资双方的矛盾,使员工和老板的感情加深了,关系密切了,企业的发展更加和谐稳定了。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