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辽宁媒体
辽宁媒体

丹东五成农产品随“龙头”起舞

发布时间:2007-09-26  |  浏览:
辽宁日报2007年4月9日16版
 
     本报讯  记者黄宝锋报道  从开春到现在,宽甸满族自治县大西岔镇北江村农民罗英波就一直在自己的渔场里忙碌并快乐着。在丹东市各级政府的扶持下,以他名字命名的占用水域面积上百亩的英波渔场,现已是全省最大的网箱养鱼基地,而每年千万元左右的销售收入中,单韩国一个市场,就占了一半以上。像这样,以当地特色资源为依托,通过强壮龙头企业,建设高水平的产业基地,然后再将产品打入国内外市场,如今,丹东五成农副产品巧随 “龙头”起舞,完成了换代升级,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主要途径。
  丹东的板栗、草莓等特色产业,在很多年以前就非常出名。然而,由于丹东的农副产品最初大多以出卖原始产品为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初级产品的饱和直接导致了丹东农民之间的竞相压价,甚至自相残杀。
  农村经济的发展,重点是要解决产业和市场的问题。意识到这点,丹东把做强做大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建设的重点,以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高。
  基于这样的认识,近年来,丹东设立了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用于重点龙头企业扩大规模和技术改造的贷款贴息,同时充分发挥信贷资金的作用,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搞好内引外联,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外商资本参与丹东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起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体系。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丹东农产品加工行业的资本投入高达23亿元,超过了过去10余年的总和。
  经过几年的政策引导和扶持,丹东农副产品加工业迅速发展壮大起来,成为推动全市农业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时至今日,丹东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已经达到145家,销售收入近50亿元。
  与此同时,丹东市依托加工企业大力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随着海淡水资源开发、山上林下产业开发、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出口创汇农业四大工程的实施,丹东初步建设起优质稻米、浆果、贝类等15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培育了25个优势特色产品。
  在继续巩固国内市场的基础上,针对市场需求和自身资源情况,丹东还大力实施开发国际市场的“三步走”规划,改变了过去农产品出口贸易主要对日本、韩国和朝鲜的现状,开始转向对亚洲、欧洲、北美等36 个国家和地区。尤其是2006年,丹东市的农产品已经出口到马来西亚、泰国等东盟国家和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
  目前,丹东的板栗肉和各种贝类在日本市场的份额一直保持在30% 和40%以上;草莓制品已占日本市场份额的50%以上;优质稻米、百合鲜切花也闯进了壁垒森严的日本和韩国市场;无公害大白菜、白萝卜畅销韩国,年出口量达到1万多吨;鸭绿江鲤鱼、池沼公鱼旺销日韩市场。截至去年年底,丹东的农产品出口额达到3.52亿美元,占全市外贸出口额的 30%左右,增幅达20.7%。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