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辽宁媒体
辽宁媒体

电工王佰山的山水之旅

发布时间:2008-05-04  |  浏览:
辽宁日报2008年2月5日11版
     这些日子电工王佰山格外忙碌。为了保证村民过上一个亮堂堂的新年,他的身影不时出现在杨木杆供电区的沟沟岔岔,一边巡查一边维护。24年了,这个农民电工有求必应、有问必答、百求不厌的敬业和奉献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位村民。
因为王佰山能爬树,村里让他当了电工
    王佰山8岁那年,宽甸满族自治县红石镇大久村第一次亮起了电灯。腰挂“四大件”,在电线杆上爬上爬下的电工,在他幼小的心里扎下了根,见树就爬,模仿着电工的一招一式。有时生活这样充满戏剧性。正是因为王佰山能爬树,村里安排他当上了电工。
    要做一名称职的农村电工并不容易。王佰山工作和服务的对象是杨木杆供电区的10个村民组、219户村民。村民居住分散,分布在大山里的沟沟岔岔,最远的一户,爬山走近路也有30多公里。除了高山就是江汊,在这里,没有什么交通工具可以取代双腿和双桨,而每个月都必须走遍这里的每一户。这就意味着,爬山、摇橹,王佰山每月至少要走200公里,此外,还有21公里高压线路、38公里低压线路的每月一次巡查和维护。
    那时的农村电工主要有4项工作,抄表、收费、巡线和简单的维修。在平原地区,或是居住集中的山村,电工是个抢手活儿,守家在地,种地、做买卖啥都不耽误,而多一个电工活儿就多一份收入。可在杨木杆供电区就大不一样了。这里太累、太苦、太难干:3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200多户人家,走上一遍至少也要半个月时间,还要经常在外面借宿,有时一个多星期也回不了家。王佰山接手电工时,前面已有4任电工撂了挑子。
    “月清月结”是电业抄表、收费铁的制度。为坚守这一制度,王佰山的付出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有一年刚开春,抄表、收费的王佰山经过一个小江汊。俗话说,宁走封江一指,不走开江一尺。虽然整个冬季都是从封冻的冰面上过的,但根据多年的经验,他还是小心地从岸边搬起一块10多公斤的大石头砸向冰面。还好,冰挺硬实。他提着气,快步向对岸走去,眼看还有不足10米的距离了,只听脚下“刷拉”一声。“不好!”就在掉进冰窟窿的瞬间,王佰山使劲把收费包扔向岸边。此时,江汊子里空无一人,冰冷的江水一直没到王佰山的腋下。他用两只小臂一边压着冰面,一边往前移动,短短的一段距离,足足用了20多分钟。爬上岸的王佰山捡起包就跑,因为他知道要是不把身体活动开,等衣服冻成冰人就完了。他一口气跑到附近的姑姑家。身上的衣服“咔嚓咔嚓”地响,上下牙也“咔嚓咔嚓”地打着寒颤。望着已冻透的王佰山浑身打着颤,解不开衣扣,姑姑的眼泪刷刷地往下流……
一双棉鞋,一般人能穿上几年,可王佰山一个冬天就穿破3双棉鞋。走了多少路,遭了多少罪,连王佰山自己也说不清楚。“月清月结”,王佰山当电工24年来从未拖延过一次。
去年3月4日,肆虐一天一夜的暴风雪,把整个宽甸地区厚厚地埋住。地处宽甸北部山区的杨木杆供电区受灾尤重,第二天王佰山天不亮就爬起来。开灯,灯不亮;拿起电话,一点信号也没有。凭着多年的经验,他判断,一定是高压线路出了故障。
天一放亮,他立即带上工具走出家门,顺着线路排查,走出几步,深至大腿的积雪就灌满了棉鞋和裤腿。高压线路远离人家,冰天雪地没处休息,只有一个劲儿地往前走,一基线杆一基线杆地排查。天黑了,他便就近到村民家借宿,第二天再接着查。直到第三天的下午,王佰山才和供电所派下来的检查人员会合。当得知他已经排查了5个村民组的线路时,所里下来的同志都吃惊地看着王佰山:一个人,这么深的雪,高山大岭的连条路都没有,竟然查了几十公里的线路。
“杨木杆离不开王佰山,我们所也离不开王佰山。到杨木杆干活,必须找王佰山。那里的线路设备只有他最熟悉。”红石供电所所长王振彦说。
这话一点也不夸张。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王佰山是一个好学习又好琢磨的人。每年县里、市里的培训,他都积极参加。专业理论知识差,他就捧着书一点一点地抠,弄明白了再到现场一点一点地实践印证。那些刚开始“看不懂”的书,就这样被他一大本一大本地给琢磨透了。前几年农网改造,所里进来不少新的电器设备,备料时他就开始研究,等到进行集体培训,他掌握得比谁都多都快。
因为挚爱所以坚守
     王佰山家境比较困难。妻子第二胎一下子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儿。一家人的生活随即紧张起来。那时,王佰山每月的工资只有50元钱。为补贴家用,男人干的活,妻子赵淑梅全干了。高血压导致严重的头痛,赵淑梅每天离不开药。每到开学是王佰山夫妻发愁的时候。
     工作依旧,贫穷也依旧。王佰山的妻子至今已7年没到镇上赶过集,没给自己买过一件新衣服。过年了,大人好凑合,孩子怎么也得穿身新的。20多年,王佰山家的“年”许多时候都是借钱过来的。对此,王佰山十分愧疚,每每想起这些,他都觉得自己欠妻子和孩子们的太多太多了。
但是王佰山因为热爱电工这个职业,20多年硬是这样挺下来了。
乡亲们心中的好人
     在杨木杆,王佰山没帮助干过活的人家几乎没有。24年来,王佰山对乡亲们总是有求必应。
     一天晚上,第二村民组的一户村民捎来口信,说家里没电了。王佰山刚躺下,妻子担心夜里划船危险,劝他明天再去。王佰山说,人家一定着急,不然不能大老远地捎信来。那是个阴天,满天的乌云,江面只能看见微弱的水光。夜里划船,王佰山也是头一回,那户村民离他家至少有10多公里水路。王佰山划了一个半小时,到那儿一查,原来是保险丝断了。用了不到一分钟,灯就亮了。换成别人或许会埋怨,发几句牢骚,但王佰山却笑呵呵地和人家打了声招呼,又摸黑往回赶。
     对村民的求助,王佰山从未拒绝过,无论分内分外。近些年,村民的日子好了,几乎家家盖起了新房,买了电磨等,都找王佰山去帮忙。特别是给新房布线、接电,活多又没帮手,王佰山都是接到信儿,起大早去干,干完了常常摸黑回家。有的村民过意不去,叫他收点钱,但王佰山从未收过一分钱。
     一条条山路和水路无声地记录着这名普通电工闪光的足迹。
     王佰山先后被评为 “丹东市优秀农村电工标兵”、“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劳动模范”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