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辽宁媒体
辽宁媒体

丹东农民尝到科技甜头

发布时间:2008-07-02  |  浏览:
辽宁日报2008年2月3日8版
     隆冬时节,寒风凛冽,但在凤城市四台子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刘振权的新品种试验示范棚内却是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粉红圆润的“吉尔”番茄、光滑油亮的“布利塔”茄子、红色诱人的“马莉莲”甜椒、形似灯笼的串串“碧娇”小番茄……使每一位走进棚内参观的农民在感叹神奇的农业栽培科技的同时,更多地了解到了新品种口味佳、丰产性好、抗病抗逆性强等诸多优点。丹东市科技局等涉农科技部门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把农业科技送到农民身边,让丹东的13万农民品尝到了科技的甜头。
为农业生产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
    在丹东的乡村,随着农民们的忙碌而忙碌的,还有丹东市的科技部门。他们展开技术攻关,先后解决了包括蓝莓种苗组织培养及驯化、林蛙半人工养殖技术推广及深加工产品开发等12项制约相关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为农民的农业生产解决了实实在在的大问题。
    去年,丹东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承担的青虾人工育苗与养殖试验项目在东港市长山镇获得成功。参加养殖试验的农户们采取土池孵化、稻虾混养等多种模式,使小青虾发挥出了大效益。这个项目的试验成功,也使丹东市的农业生态养殖模式实现了新的突破。丹东市科技局农技处的于春祥处长从比较专业的角度给记者分析:“稻虾混养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稻田里的灌溉水养殖小青虾。这种生态模式充分挖掘了稻田的生产潜力,增加了单位面积的综合效益。为了让稻田里的青虾存活,就得降低农药的使用,这样不仅提高了水稻的品质,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土壤的肥力,在有效解决了粮食安全与水产品规模化养殖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的同时更保护了稻田土壤,可谓一举两得,经济效益、综合效益都非常显著。”
    这样的农业技术也确实让农民尝到了甜头,稻虾混养每亩比单一种植水稻多收入1000多元。
    去年,丹东科技局重点选择了6家具有地域特色、牵动力大、企业科技意识强的农业龙头企业进行包装、推荐,纳入省“农业科技龙头企业示范工程”行列。这些企业的发展直接催生了9个深加工农产品的研发成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去年全年,丹东的十大产业发展使农民收入新增值达3.7亿元,比上一年提高了15.3%。
    就说宽甸北方山奇菌业有限公司与辽宁大学合作开发的即食林蛙油深加工项目吧,不仅促进了农技成果的转化,而且给企业带来了效益,更带动了周边的农民,让他们也受益。这个项目为该企业创收600余万元,带动了周边1000多户林蛙养殖户发展该项产业,每户林蛙养殖户去年的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最高的达到30多万元。丹东市科技局还联合农委、财政局成立了林蛙专业合作社,不仅有力地增强了蛙农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而且形成了地区性林蛙产业联合体,直接带动全市3700余户林蛙养殖户发家致富。
手把手进行技术指导
    丹东市科技部门还通过建立科技孵化器的有效方法,推进丹东的设施农业向品种良种化、技术标准化、规模产业化、效益最大化方向发展。凤城市就建起了设施蔬菜科技示范园,也就是蔬菜科技孵化器。通过科技孵化器,引进筛选适合本地区环境的优良品种,增加菜农的经济收入。
    去年6月,凤城市科技局和凤城市蔬菜办公室等部门的科技人员到山东寿光、沈阳瑞克斯旺公司等地多方考察后引进了国内外优良新品种36个,分别栽植在7栋温室内。为了让基地的菜农及时掌握新品种的栽培技术,科技人员多次深入基地,逐户、逐棚进行指导。他们从新品种的催芽、播种、定植到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逐项内容进行细致耐心的讲解,同时对茄子嫁接、黄瓜落蔓等先进技术进行手把手指导。经过精心栽培管理,孵化器内各种蔬菜长势喜人,现在黄瓜、番茄、辣椒、茄子等蔬菜已经陆续开花、结果并开始采摘上市销售。不仅试验户有了可观的收入,而且周边农民纷纷前来参观学习,辐射带动效应日益明显,园区建设水平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