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辽宁媒体
辽宁媒体

集市上不见了垛满柴火的大车

发布时间:2008-08-27  |  浏览:

辽宁日报20082271

  221正月十五。丹东市振安区同兴镇的街面上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人。十里八村的农民们这天一大早都来镇上赶集。集市上吃的、穿的、用的,什么都有。但细心的人还是能发现,农村家家户户冬天里见到就感到亲切的垛满了柴火的大车,一辆也见不到了。

  细微之处看变化。而最能感受到这个变化的是同兴镇龙母村的村民们。

  ——— ”火柴发出一声轻响过后,炉灶上一股淡蓝色的火苗随之跳跃而出。龙母村4组村民郑玉柱点着了燃气炉灶。龙母村建起环保多功能生物质气化站后,郑玉柱是全村50户先行用上生物质燃气的村民之一。跳跃着的火苗,自然而然地引着我们的话题从生物质燃气开始。以前,还没入冬,俺家院里就堆满了柴火。一个冬天下来,全家烧柴的费用大约在1200元左右。半年前俺家用上燃气做饭,到现在只花了60多块钱。提及燃气给自己家生活带来的变化,郑玉柱脸上露出心满意足的神色。当然,在龙母村,像郑玉柱这样心满意足的村民还有很多。为啥?用生物质燃气1立方米4毛钱,比用煤、用电和用液化气都划算,一家一户一个月30多块钱就够了,谁还能不高兴?

  站在一旁的龙母村村委会副主任包雁春却略有遗憾。因为管道还没铺设好,龙母村现在只有50多户村民用上了生物质燃气。等到开春管道都铺设好了,全村800多户村民就都能用生物质燃气做饭、取暖了。在包雁春眼里,农家人用上生物质燃气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他掰着手指头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废弃的秸秆物、可以燃烧的生活垃圾和工业废渣进到气化站的大罐里,出来的就是和城里人烧水、做饭用的液化气一样的东西,用上这东西,每家每户一年能节省300多元钱的燃料费还是小事,关键是全村一年节柴、节煤就能达到5000多吨,还可以有效地保护5000多亩天然生态林。

  龙母村的今天,就是丹东农村每一个村落的明天。为了建设天蓝、地绿、水碧、景美、人好的生态城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的发展目标,丹东市委、市政府以农村新能源建设为突破口,在广大农村开展能源革命。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全市农村年产沼气、秸秆气就达到1800多万立方米。同时,丹东市还通过政府运作、信贷支持、企业经营的方式,引进了生物质燃气项目,在振安区同兴镇,宽甸满族自治县灌水镇、长甸镇、硼海镇建起8个生物质气化站。和龙母村一样,这些生物质气化站在给当地农民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还和众多的沼气池、秸秆气池一道,承担起保护丹东生态环境的重任。据丹东市农业部门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市通过能源革命,节约用电120多万千瓦时,节约柴草50余万吨,保护有效山林面积100多万亩,增加农民收入1.4亿元。

  记者感言:在未来的3年时间里,丹东农村将建设100个环保多功能生物质气化站。随着丹东市农村新能源建设规划的逐步实现,“背靠青山不烧柴,不见炊烟饭飘香”的愿望将会很快在广袤的丹东大地上变成现实。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