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辽宁媒体
辽宁媒体

车厢里的融融温情

发布时间:2008-08-27  |  浏览:

辽宁日报20083511

有人说,看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要看公交。32,踏着初春的雪,记者分次登上了丹东开往郊区线路的几台公交车。

  在丹东至龙升的车上,一束玫瑰娇艳欲滴,有乘客打趣司机吴英臣:挺浪漫的啊!”经常坐车的老乘客接过话茬儿说:这都是乘客们送的,这茬谢了还有下一茬,这台车上总是鲜花不断。吴英臣深有感触地说:咱对乘客好,也换来了乘客的心,很多乘客都和我们成了好朋友。

  吴英臣的座位后面有几把雨伞,是专门为雨天乘车没带雨伞的乘客准备的,乘客亲切地称之为爱心伞。而丹东至爱河的17路车驾驶员陈立军车上的手套则被乘客称为温暖牌的。进入冬天,陈立军发现很多来赶集的乘客手都冻坏了,他就赶紧买来线手套,随时送给有需要的乘客。

  丹东至郊区的公共汽车有6条线路7台车,一个车厢就是一个小社会,出现了很多动人的故事。

  2005年入冬时,楼房镇东城小学的一位学生家长找到了丹东至石城子的16路公交车驾驶员于斌,想让孩子每天下午放学后搭乘他的车回家,家长愿每月付20元车费。于斌说:这事儿我答应了,但钱就不要了,你要是信得着我,今后孩子就坐我的车,让他告诉同学们,坐我的车回家不要钱。渐渐地,好多学生放学后也都坐于斌的车回家,这些学生有的离家5公里远,近的也有两公里多,乘车的学生多则40多人,少时也有20多人。

  从第一个孩子免费乘车至今已经过去两年多了,于斌每天都乐此不疲地在孩子们放学后把他们一个个送到家门前。于斌说:只要我跑这个线路,我就会一直这样做下去的。

  卢军驾驶的丹东至佛爷岭的9路车也成了佛爷岭小学的校车,每天都有孩子免费坐他的车上、下学。他笑着说:农村的孩子路远,家长忙也没条件接送,咱能做就做呗!”

  春节前,丹东到铁甲的8路车司机王俊和乘务员任秀荣夫妇又一次拿着米、面、油等生活用品,送到了残疾人冷奎玉的家中。冷奎玉前几年患了脑血栓,家里一双儿女上中学,生活很拮据。正是在车厢中的偶然相识,让冷奎玉成了王俊夫妇的牵挂。平时常打电话问候,每逢年节,总会送去生活必需品。沿线的老乘客王国一和尹承玉每天都要坐车去买牛奶。王俊夫妻俩知道后,主动当起了义务送奶工,两位老人再也不用每天花车费搭时间来回跑了,只要到点在车站取奶就行。

  在这些公交车上,报纸、塑料袋、胶布、创可贴、水杯、毛巾等物品一应俱全,司乘人员您好弯路请注意您慢走等看似简单的话语却温暖着乘客的心,车厢内处处洋溢着融融的温情。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