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辽宁媒体
辽宁媒体

让经济腾飞于青山绿水间

发布时间:2008-09-09  |  浏览:
辽宁日报2007年7月16日12版
    “西有九寨沟,东有青山沟”。这是游客对青山沟的赞誉。这样秀美的景色除了要感谢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得益于宽甸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就在一个月前,两个在青山沟风景区附近的铁选项目被县环保局毫不留情地“枪毙”掉了。
  “要金山银山,更要青山绿水”。在宽甸,这句话不仅仅是个口号,更是全县上下行动的指南。也正因为正确处理好了发展和保护间的关系,宽甸走出了自己的科学发展之路。
  扼住污染的咽喉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最朴素的环保理念。
  宽甸人深知这个理。他们炸毁了灌水镇大边沟黄泥道煤矿等无证开采坑口12座,查处和取缔了长甸镇小孤山的蒲石河流域群发性采沙行为,对森林破坏严重的红石管道沟、八河川老营沟、永甸碑沟、牛毛坞小错草沟、泉水眼等地区非法占用林地和违法开采矿产资源的行为进行了严厉查处。
  对这些有损环境的行为,宽甸人绝不手软。而这样的狠心却是缘于曾经的伤痛。几年前,在宽甸人忘情地从大自然赋予的丰富资源中掘金时,对环境的破坏也接踵而至:树少了,河黄了。在污染严重的地方,青山绿水变为白山 黄水。
  这些教训逼迫宽甸人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自己:掠夺性开采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带来的繁荣必将固步自封,要想让资源优势变成规模优势和发展强势,就必须树立起科学的经济发展观。
  管起来照样活起来
  那么环保的口子紧了,矿产、山林这些宽甸经济发展赖以生存的资源都被管起来了,是不是经济发展的路就被堵死了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关闭了木材加工厂,限制了矿产开采,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但保护并不是停滞不前,而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是用最少的资源消耗和对环境最少的污染获得最大的效益。
  对小矿山、小选厂和小型加工企业,他们通过重组或兼并使之逐步减少,全县工业企业整体上向着规模化、集约化方向迈进。同时,通过招商引资,企业的深加工程度越来越高。
  不砍林子,农民找到了新的增收空间。目前,宽甸的五味子、辽细辛、林下参和柱参等中药材面积发展到7.2万亩,还有山野菜山上保护基地6.2万亩,商品菜生产面积5.3万亩,烟草种植面积3.4万亩。这些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发和保护措施正在逐渐使宽甸走出以环境污染赚“银子”的怪圈。
  “绿色家园”人人有责
  宽甸满族自治县牛毛坞镇铁路子村的秦世贤现在的生活可不一般,用他自己的话说:“虽然住的是平房,用的却是两气两水,一点也不比城里差。”原来自从秦世贤在庄稼院里建起两处“四位一体”的生态大棚,他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都随之改变,不仅每年可节柴20多吨,而且还形成“农户——— 沼气发酵——— 生态农业”的良性发展链条。
  像秦世贤这样建设生态家园、保护青山绿水的环保行为不用谁来做动员,因为经济效益和生活条件的改变已经让农民眼见为实。更何况,在宽甸人的眼中,绿色如今不仅是一种色彩,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大力发展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家庭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的生态家园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农民共同的心声。
  宽甸人孙吉林研制了秸秆气化设备——— 生物质制炭制气发生器。这种发生器以农村废弃的秸秆、稻壳、玉米芯、锯末等为原料,既能产气,同时又产炭,不仅节能降耗,而且清洁环保。为此,孙吉林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这个只要0.5公斤秸秆即能生产1立方米燃气、够四口之家做好一顿饭的环保新技术已在宽甸农村广泛推广。
  此外,全县还推广太阳能采暖房2503栋、24万平方米,实施节能炕20470铺。这些项目每年可节柴16.5万吨,可有效保护天然幼林30多万亩。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