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辽宁媒体
辽宁媒体

元宝区巧手盘活商业闲置资产

发布时间:2008-09-10  |  浏览:
辽宁日报2007年12月26日16版
      这些天,丹东市元宝区的又一闲置资产——— 占地4000多平方米的原长征百货大楼,打破多年的沉寂热闹起来,涛搏体育运动服装城的入驻使它重新焕发了生机,得以再次发挥其在元宝区商贸经济中的作用。近些年,元宝区立足“商贸立区”的经济发展方略,把目光投向盘活闲置的商业资产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让这些老商业楼“枯木逢春”,以全新的姿态重新投身到区里的商贸经济建设中。不到5年的时间,全区有十余万平方米的商业闲置资产被陆续盘活,进入正常运营轨道,搞活了市场,从中淘出了“金元宝”。
  救活了老楼
  多少年来,元宝区始终是丹东最繁华的商贸中心,这里商家林立,特别是近几年,一座座崭新的商业楼盘相继落成,更让元宝区的商贸经济一片繁荣。然而,元宝区并没有把视线局限在新建的商业网点上,而是紧抓自身原有的商业资本不放,通过商贸盘活,救活了闲置的老商业楼,使其为元宝区发展商贸经济继续效力。
  早在上个世纪末,位于元宝区新安步行街上的国贸大厦经过建成初期的红火之后,逐渐转为暗淡,3.5万平方米的固定资产闲置,成为元宝区较早的一处闲置资产。2003年,元宝区通过招商引资,引入泰阳国贸有限公司3000万元资金重新装修国贸大厦,至今这里依然红火。
  同样,原新安百货大楼在丹东也是一座历史比较悠久的老商业楼,自建成以来几易其主,经历了起起落落,不幸被闲置起来。2005年,通过元宝区的努力,中国家电品牌连锁企业国美家电入主新安百货大楼,盘活了老楼,带来了效益。
  激活了经济
  让闲置多年的固定资产重新“活”过来,从中获得经济效益,已成为元宝区全区上下的共识。2006年,元宝区区委、区政府确立了新的构想:巩固改造以新安步行街为中心,包括县前街、崇建中街、七经街的一部分在内的老商圈,培育以金海宝山购物广尝宝山女人街为核心的金海新商圈,通过改造提升老商圈、培育打造新商圈,从而巩固元宝区在丹东的商业中心区地位。因而,盘活原有的闲置固定资产就成了“重头戏”,也以此激活了全区商贸经济的发展。
  元宝区商务局的同志向记者介绍,通过盘活,逐渐把老商圈培育成为纵横交错、业态匹配合理的商业街区,也带动了新商圈的繁荣,使之成为经营品种齐全、经营环境一流的现代商业圈。从这几年的商贸盘活来看,关键还是项目和品牌的引进,今后他们的目标是引进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商业品牌。
  搞活了市场
  这些年,元宝区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项目和新型业态,使原有商圈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量不断扩大,从而活跃了市场氛围。
  2006年8月,丹东市假日阳光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对县前街闲置多年的原永立大厦和综合楼进行改造装修,使1.5万平方米的闲置资产得以重新运营,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且增加了一处市民休闲娱乐场所,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今年初,丹东市三宝服装有限公司盘活了闲置10年之久的金汤商贸城4楼7500平方米的商业资产,投资3000万元建成大型服装商城,在满足广大市民和游客购物需求的同时,为2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了就业和再就业的机会,进一步提升了商业品位,搞活了市场,推动了元宝区整体商贸经济的发展。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