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辽宁媒体
辽宁媒体

丹东为五保老人构建幸福晚年

发布时间:2008-09-11  |  浏览:
辽宁日报2007年10月30日12版
      四面青山环抱,农田错落有致,大门前是一湾浅浅的溪水,绿树、草坪、鲜花、彩砖甬道把宽敞整洁的院落装点得像花园一样。老人们三三两两或围坐在养鱼池边撒饵逗鱼,或在健身器前活动腿脚、舒展身板,一个个其乐融融。这是位于大山深处的宽甸满族自治县永甸镇中心敬老院。要不是一些人的表情看上去与常人略显不同,这里看上去更像度假的别墅。
  在丹东农村,像这样的“幸福公寓”有68个,通过集中和分散供养,全市万名五保老人享受着“温馨又从容”的幸福生活。
  敬老院如“大宾馆”
  永甸镇中心敬老院是去年10月底建成的4层大楼,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拥有70个养员宿舍、140张床位。一楼设有洗浴间,二楼有阅览室、健身房和棋牌室。每名养员年生活费不下5000元,顿顿细粮、四菜一汤,每天菜样不重复,每月杀一头猪改善生活。不管是哪一位老人过生日,当天全院老人聚餐祝寿。
  牛皮闸村2组60岁的冷云双老人刚进敬老院时十分邋遢,披头散发、气味难闻。理了发,洗了澡,换了套干净衣服,吃上热腾腾的饭菜,老人说:“我现在过得比有儿有女的还强呢!”
  这几年,丹东市各级政府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大对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支持力度。十年间,全市为敬老院改造建设投入资金9256万元,改造敬老院35所,新建敬老院27所,全市敬老院的主体建筑面积由十年前的5.72万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9.85万平方米,楼房院由16所发展到48所,暖气取暖院由22所发展到62所。在基础设施配置建设上,大部分敬老院配备了彩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健身器材等设备,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室外环境和道路大为改观。2004年全市投资60多万元,为所有敬老院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彻底解决了五保老人的洗澡问题。全市累计投资1000多万元,为900多户分散供养的五保对象建房2000多间。目前,全市敬老院和分散五保对象无危房险房。
  以副养院解难题
  东港市长山镇敬老院利用自身的地域优势和人才资源建立起一个大型养猪场,每年除了为老人提供猪肉外,还出栏200多头生猪投向市场。院长王中焕说:“通过养猪所产生的效益,敬老院老人们的生活不仅得到了改善,而且剩余的资金还使我们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
  宽甸县青山沟镇敬老院利用二三十亩大田,建起了沼气大棚300平方米,发展食用菌、养猪,种植蔬菜,一方面解决自己的伙食问题,另一方面也成了增收的产业。随着产业的扩大,他们还额外租赁50多亩大田地,一年单是玉米一项就能收获三四万公斤。依托这些产业,现在青山沟镇敬老院每年创收都在10万元左右,不仅解决了工服人员的工资,也极大地改善了养员们的生活质量,小日子过得怡然自得。
  为了提高养员的生活水平,这些农村敬老院大力发展院办经济,走“以副补院”之路破解生存难题。目前,全市农村敬老院共有各类经营项目73个,加上种植和养殖业,年收入达到170多万元,院均收入2.5万元。同时,每年接受社会捐助100多万元,弥补了资金不足的问题。
  真诚服务善待老人
  永甸镇敬老院有56位老人,其中智障的有22位。一些老人脾气古怪,执拗任性,加上五保老人过去一个人闲散惯了,性格孤僻,集体生活难免有磕磕碰碰。在敬老院工作不仅需要责任心,更需要爱心、耐心。
  为了让这些无依无靠的老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宽甸满族自治县在工服人员中实施了百分计酬办法,增强工服人员爱岗敬业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并通过开展“四心三勤”活动,即对养员要耐心、细心、热心、诚心,做到腿勤、手勤、嘴勤,提高服务意识。东港市前阳镇敬老院对服务员实行年终招聘制,每年实施一次优胜劣汰,促使工服人员队伍素质逐步提高。
  全市每个农村敬老院每年都要开展两次以上养员评议院长和服务员活动,并将考评结果与本人工资、奖金挂钩,对考核评议结果和老人满意率低的工服人员予以解聘或解除合同。通过各种激励机制,调动了广大工服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农村敬老院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