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三十年(1904年),日本和沙俄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朝鲜和我国东北利权,在中国领土上进行了一场罪恶的战争,史称“日俄战争”。
九连城战役是日俄战争陆战第一仗,战前双方都进行了积极备战。1903年夏秋季,沙俄军队就陆续来到安东九连城一带布防,集中兵员近二万人,组成俄东满支队,由沙俄原陆军大臣库罗巴特金指挥。日军主力也集合在朝鲜义州和白马山一带,有兵员三万人,组成鸭绿江军,由日军第一军大将黑木为桢指挥,两军隔江对峙,磨刀霍霍。1904年4月18日,日军分三路架设浮桥作战,第一路由大斜哨(今宽甸县大蒲石河口)、第二路由虎耳山(今宽甸县虎山乡虎山)、第三路由马市台(今振安区九连城马市台)分头向俄军阵地进攻。俄军集中炮火重点轰击日军架设的浮桥,日军死伤惨重,渡江受阻。日军又调来“摩耶宇治”号军舰和水雷艇、装炮汽艇各两艘协同作战。4月29日夜间,日军重新组织兵力,组成敢死队,在炮兵和海军舰艇的掩护下,强行渡江成功。5月1日,黑木为桢大将来到虎山,布置了以第十二师团为左翼,以近卫师团为中路,以第二师团为右翼的强大攻势,对九连城、马沟一带的俄军阵地,进行大规模的进攻。日军集中第二师团主力两万余人,集中全部炮火,向设在九连城镇东山一带的俄军主阵地发起猛烈进攻;第十二师团从侧翼进攻马沟、庙岭、窑沟一带的俄军阵地。其中一发炮弹打进了俄军指挥所,由于突然失去指挥,俄军突然乱了阵脚,一时伤亡惨重,不得不向后败退。俄军退至楼房转山子一带与其增援部队汇合后,复回头与日军再战。此时日军第十二师团近一万人经栗子园过叆河,绕到俄军后面,使俄军腹背受敌,大败而逃。日军第十二师团和近卫师团沿蛤蟆塘河(今大沙河)一线追击,第二师团向安东县方向追击。俄军大部向凤凰城方向溃退,自此一败再败,最后败退到吉林四平一带。其后又经几次败仗,至1905年8月,经过一年多的争斗,日本打败了沙俄。1905年9月5日,两国在朴茨茅斯签署了《朴茨茅斯条约》。沙俄把其在我国东北南部的一切特权转让给了日本。同年12月,日本又与清政府签定《中日满洲条约》,强迫清政府承认这种转让。日本帝国主义为长期霸占辽东半岛,把辽东半岛改称“关东州”,设立“关东都督府”,派两个师团兵力组成所谓“关东军”长期驻扎,在东北埋下了日后大举侵华的祸根。
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帝国主义为炫耀其“战胜国”的淫威,为侵华日军歌功颂德,于1906年修起了这座用石块砌筑的纪念碑。碑的正面有五块自上而下排列的方形石块凸起于碑表面,每块石块上刻一字,共刻有“鸭绿江战迹”五个汉字。碑的背面镶嵌一块两尺见方的白花岗岩石碑,用日文书写日俄战争时期侵华日军司令官黑木为桢大将撰写的碑文。
日俄战争结束后,沙皇俄国为了祭奠其在这次战争中阵亡的将士,在朱家沟山顶修建了一座俄国公墓,当地人称俄国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