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古迹

丹东的朝鲜族民间歌舞

发布时间:2009-05-06  |  浏览:

      在丹东的243万人中口,朝鲜族只有两万余人,所占比例比较小。但是,丹东有朝鲜族文化艺术馆,有朝鲜族小学、中学、高中。丹东的朝鲜族主要居住在丹东市内和宽甸,在宽甸,不但有散居的朝鲜族,还有一个朝鲜族镇。丹东朝鲜族的民间歌舞,丰富多彩,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众所周知,朝鲜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毫不夸张地说,朝鲜族的男女老幼,个个都是舞蹈家、歌唱家。来到辽宁省,你不能不到丹东,到了丹东,你不能不看闻名中外的鸭绿江,更不能不看朝鲜族的舞、不听朝鲜族的歌。

      在节日和喜庆的日子里,朝鲜族的社区或村子就一定是欢乐的海洋。朝鲜族节日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既有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有和汉民族相同的节日,但不论是本民族的节日,还是和汉民族共同的节日,都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在春节、元宵节、三巳日、寒食节、端午节、秋夕、冬至节等,都有游艺、歌舞活动。比如早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早晨起  来要喝“聪耳酒”,白天要吃“五谷饭”,到了晚上,为了迎接新的一年的第一个满月,就开始举行搭月亮屋的活动。所谓月亮屋,就是在村落或广场上用树杆搭成一个圆锥形的屋架,上边再插满松枝。待新的一年的第一轮圆有升起以后,点燃月亮屋,那么,一团熊熊的大火就燃烧起来。在火光的映照下,音乐就响了起来,歌声也响起来了,人们围火翩翩起舞。在这个晚上,不仅有歌有舞,还要登高向东远望,谁先见到月亮,谁就先得到了吉祥。在宽甸下露河朝鲜族镇,不论是庄户人家还是渔家男女,元宵节看到的那轮月亮,都是从鸭绿江中升起来的,明亮而妩媚,别有一番风味。

      待月亮屋燃尽之后,人们又一次饮酒、歌舞,同时,还要举行拔河、跳板等比赛,彻夜狂欢。每逢节日和喜庆的日子,居住在丹东的朝鲜族人喜欢到锦江山公园野餐,或是一家人围在一起,或是同族的朋友们围在一起,举起酒杯,音乐响起,锦江山上,就有了优美的朝鲜歌舞。但是,朝鲜族的民间歌舞,又不仅仅是属于节庆和喜庆的日子,朝鲜族的歌舞,更属于他们的日常生活。不论是在哪里,只要有一个人起舞,所有在场的人便都会在不知不觉间跟着翩翩起舞,只要有一个人歌唱,所有在场的人也便都会跟着歌唱。甚至,没有在场的人,只要看到有人起舞听到有人歌唱,也会立时跑过来加入到跳舞的队伍、歌唱的队伍。于是,舞,就越跳越热烈,歌,也越唱越响亮。

      朝鲜族的民族歌舞,其数量多得难以计数,仅是常见的,就精彩得令人目不暇接了。提到朝鲜族舞蹈,我们的眼前立时就会浮现出长鼓舞。长鼓舞,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并早已成为舞台上的保留节目。长鼓舞是由朝鲜古老的、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农乐舞》中的个人表演嬗变而来的,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舞台上即兴对唱的影响。长鼓舞有独舞、双人舞以及群舞等多种形式。长鼓为木制,腰细中实,两端粗而中空,因为鼓腔的大小不同,在打击中便产生了不同大小的声音。长鼓有不同的鼓法,有的是用手拍两端的鼓面,有的是用鼓鞭击鼓的一面,用手击鼓的另一面,也有的兼用鼓鞭和鼓槌,更有的,表演时把鼓槌插在长鼓上,只用鼓鞭慢击慢舞,舞者手势柔和而洒脱,手臂的动作灵巧、轻快,优美的舞步与花样复杂的鼓点相协调,并以各种造型增强舞姿的美感。舞到高潮时候,才抽出鼓槌和鼓鞭同时击鼓。其时,舞者就要旋转了,而且越旋越快,多者可以转几十圈。在这样的旋转中,舞者的彩色长裙便团团如花了。如是群舞,就更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了。

      扇舞是朝鲜族舞蹈的另一种常见的舞蹈形式。扇舞的舞具一般是一二把花扇,起舞时,花扇绕身成纺锤形扇花;群舞时,随着队形无穷无尽的变化,聚聚散散成各种优美的图案和造型。

      朝鲜民间歌舞的内容,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表现爱情的。著名的《阿里郎》,就是一部经典的爱情作品。故事讲一对恩恩爱爱的夫妻正过着平安幸福的生活,国家遭受了侵略,丈夫要出征,临别时夫妻二人难舍难离,丈夫去后,妻子天天站在十字路口遥望着通向远山外的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盼望丈夫的早日归来。三年后,丈夫回来了,却意外地看到一个富家子弟调戏自己的妻子,丈夫以为妻子的心有变,伤心地走了,望着丈夫的背景,妻子用刀自尽了。这个且歌且舞的故事,有哀伤有怨恨,更有刻骨铭心的思念。整个的歌舞,真切、动人、凄楚、深沉,成为朝鲜族歌舞的不朽作品,不知打动了多少人的情怀。

     朝鲜族的剑舞、扁鼓舞、花童舞、拍打舞、假面舞、小鼓舞等等,构成了朝鲜族舞蹈的海洋。仅仅是一曲且歌且舞的《道拉基》,就不知留在多少人的心上。

      朝鲜族歌舞的精粹是情,爱情、亲情、家园情,对田野的庄稼、山里的草木,对林中的鸟兽、天上的云朵,都充满了深深的情感。当节日来到,当苹果熟了,当水稻丰收了,朝鲜族人就会穿上美丽鲜艳的服装,端起大碗的美酒,在屋子里,在院子里,在村头,在广场,载歌载舞。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