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数据库 > 丹东旅游资源专题库 > 宽甸篇
宽甸篇

青山沟-参王峰上棒槌女

发布时间:2008-03-17  |  浏览:
      青山湖西岸的仙人谷口附近山崖上,有一巨大柱形石峰,它像一根高高的擎天柱,傲然屹立,直顶蓝天。峰上青松苍翠,巍巍壮观。每当风和日丽,碧绿的湖水映着蔚蔚蓝天,映着玉色的柱形石峰,真是美得让人心醉。这是青山湖的一绝——参王峰。美丽的景观总有美丽的故事,参王峰当然也不例外。
在八仙当中酒量最小的就是何仙姑了。在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上,她见众仙都面对青山湖放歌豪饮,生怕自己醉倒失态,便偷偷离开八仙台,将杯中的玉液倒到一座柱状山峰上。说也巧,那峰顶上有一棵二甲子参,自从得到这杯玉液浇灌后,便成了一棵仙参。每天早晨,人们都能从湖水的倒影中清清楚楚地看到一个穿绿裤红袄的俏丽姑娘对湖梳妆。乌黑的大辫子老长老长,头上的大红花鲜艳夺目。可是,当你抬头朝峰顶上望时,却不见姑娘的影子,只有几棵苍劲挺拔的青松。人们断定这峰顶上有大人参,便称此峰为参王峰。
      在参王峰对岸的砬石村里有一个叫旺泉的后生,从小失去父母,全靠乡亲们把他拉扯大。旺泉穷得地无一垅,房无一间,只好靠挖药材为生。这天旺泉过湖到仙人谷挖药材,在谷口看见一个穿着绿裤子红袄的姑娘用树皮桶从青山湖打了两桶水,挑着一颤一颤地往坡上走。没走多远,一条一丈多长的大花毒蛇“噌”地从草丛里窜出来,飞快地缠到那姑娘的身上。姑娘吓得大叫一声,桶也扔了,水也洒了。就在毒蛇昂着带冠子的三角脑袋,张开吐着火红信子的血口要咬姑娘时,旺泉一个箭步冲到跟前,抡起手中的镰刀,一下把蛇头砍掉了。死蛇晃动几下尾巴,软软地滑落在姑娘的脚下。姑娘厌恶地踢开脚下的死蛇,扬起煞白的俊脸说:“谢谢你了,旺泉哥,把蛇眼剜出来吧,那是两颗夜明珠。”说完就拾起地上的树皮桶,又回到湖边重新打了桶水,悠悠地挑着消失在绿荫丛中。旺泉怔怔地望着姑娘没影了,才哈腰将两个蛇眼剜出来,揣到怀里。
      伏里天小孩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功夫大雨倾盆而下。旺泉被浇得浑身都湿透了,只好跑到参王峰的一个砬子缝里躲雨。砬子缝很深,他试着往里走了几步,发现有一条石台阶。旺泉好奇地顺着石台阶往上走,越走越高,最后来到一个平展展的台子上,一座青堂瓦舍的大院出现在他的面前。院子里开满了杜鹃花、牵牛花,十几个戴着红兜兜的小小子和扎着两条朝天小辫的小姑娘正在花丛间扑蝴蝶玩。见到旺泉,立即像一群小燕似的叽叽喳喳喊:“姐姐,姐姐,救命恩人来了。”“旺泉哥你来了。”随着话音,一个姑娘笑盈盈从屋里走出来。旺泉一看,正是刚才在湖边挑水的那姑娘。姑娘指挥那群孩子抬桌子的抬桌子,搬凳子的搬凳子,然后就扯扯把把让旺泉坐下。姑娘亲自给他端来一碗茶,旺泉端起碗一尝,清香无比。茶刚喝完,一碗热气腾腾的黄米饭和几盘香喷喷的菜又端了上来。旺泉见这姑娘挺实惠,自己忙了这么半天也确实饿了,就毫不客气地吃了起来,姑娘就坐在旁边陪他唠嗑。边吃边唠,旺泉得知姑娘就是参王峰上的棒槌女,那条毒蛇精早就想把她吃了好增加自己的道行。但是因为参王峰太高太陡,蛇精爬不上来。就使坏把水道给截了,迫使棒槌女不得不去青山湖桃水,它好趁机下毒口,多亏旺泉挺身相救。说到这里棒槌女站起身来,深深地施了个礼,再次感谢救命之恩。旺泉是个搁不住三句好话的实惠人,听棒槌女左一次谢,右一次谢,反倒过意不去了,把碗往桌子一放说:“以后你也别去挑水了,免得出差错,我天天来给你挑水。”棒槌女扑闪着水灵灵的大眼睛说:“旺泉哥果真愿意相帮,倒也不必天天挑水。只要能连挑七七四十九天,每桶水都滴上三滴你的中指血,倒进我院子里的池子里,就可保池子千年万载永不枯竭。”旺泉爽爽快快答应了。从第二天起,旺泉就天天往参王峰挑一担滴入中指血的湖水。到了七七四十九天,就见池子里的清水溢满溢满的。棒槌女说:“旺泉哥恩重如山,我也没什么好谢的,院子里这十几个尕豆你喜欢哪个就要哪个吧。”说着红袖子一拂,只见满院子活蹦乱跳的孩子立即都变成一片通红的棒槌,个个都是六品叶。旺泉摇了摇头说:“眼瞅着让参贩子把活蹦乱跳的孩子扔到参锅里熬,心里怎么忍呢。我一个也不要,有上次打蛇得的两颗夜明珠就够了。”说着,旺泉挥了挥手就下了参王峰。过了青山湖,他回头望望棒槌女,还领着那十几个孩子立在峰顶上朝他挥手。
      后来旺泉将夜明珠卖了,钱分给乡亲们一半,揣着那一半钱搭船去山东找他娘舅了,再也没回来。据说棒槌女至今还领着那十几个参娃娃住在参王峰上,只是再也没人找到那条藏在砬子缝里的石台阶。
                            
 
                                                                                                                               搜集整理:贾桂荣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